记取和诗三益友,他年弭节过仇池
诗句 | 读音 |
---|---|
记取和诗三益友 | 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拼音: jì qǔhè shīsān yìyǒu |
他年弭节过仇池 | 平仄:平 平 仄 平 平 平 平 韵脚:上平五支 拼音: tāniánmǐ jiéguò|guo|guō2|2chí |
记取和诗三益友,他年弭节过仇池释义
【记取】;记得。唐王諲《十五夜观灯》诗:“妓杂歌偏胜,场移舞更新;应须尽记取,説向不来人。”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少饮酒,省游戏,记取奴言语,必登高第。”明梅鼎祚《昆仑奴》第一折:“他袖出三指,又反掌者三,然后指胸前小镜子,道是‘记取,记取’。这明明是有心我了。”冰心《<寄小读者>四版自序》:“小朋友,记取,春天到了!”汉
【和诗】的诗。有的同韵,有的不同韵。清赵翼《瓯北诗话·白香山诗》:“古来但有和诗无和韵,唐人有和韵尚无次韵,次韵实自元白始。”清沉初《西清笔记》卷一:“六月,上命回京。諭曰:‘汝在此,不过得汝和诗而已。’”
【三益】1.谓直、谅、多闻。语本《论语·季氏》:“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后汉书·冯衍传下》:“臣自惟无三益之才,不敢处三损之地。”晋慧远《庐山东林杂诗》:“妙同趣自均,一悟超三益。”宋苏轼《除吕公著守司空同平章军国事制》:“朕重失此三益之友,而閔劳以万几之烦。”2.借指良友。晋挚虞《答杜育》诗:“赖兹三益,如琢如切。”南朝梁江淹《杂体诗》之二二:“素心正如此,开径望三益。”宋梅尧臣《观王介夫蒙亭记因记题蒙亭》诗:“风物稍佳时,把酒会三益。”3.指梅、竹、石。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他】《廣韻》託何切《正韻》湯何切,音拖。與佗它通。彼之稱也,此之別也。《左傳·莊二十二年》光遠而自他有耀者也。《詩·鄘風》之死矢靡他。又《小雅》人知其一,莫知其他。又《玉篇》誰也。又邪也。《揚子·法言》君子正而不他。又凡牛馬載物曰負他。又《集韻》唐佐切,同。亦畜負物也。又《司馬相如·上林賦》不被創刃,怖而死者,他他藉藉,塡坑滿谷。《註》他音〈口〉。言禽獸僵死交相積也。又《正字通》方言呼人曰他。讀若塔平聲。
【年】漢典考證:〔又叶禰因切,音民。〕 謹按禰因切非民字之音。謹照音義民改紉。考證:〔又叶禰因切,音民。〕 謹按禰因切非民字之音。謹照音義民改紉。
【弭节】,停车。节,车行的节度。《楚辞·离骚》:“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洪兴祖补注:“弭,止也。”马茂元注:“弭节,犹言停车不进。”南朝宋颜延之《祭屈原文》:“访怀沙之渊,得捐珮之浦,弭节罗潭,艤舟汨渚。”宋苏轼《次韵孔文仲推官见赠》:“候吏报君来,弭节江之湄。”明归有光《东隅说》:“弭节乎暘谷之地,总轡乎扶桑之墟。”清黄遵宪《度辽将军歌》:“自从弭节驻鸡林,所部精兵皆百鍊。”2.少停,一会儿。《文选·宋玉<高唐赋>》:“飞鸟未及起,走兽未及发,弭节奄忽,蹄足洒血。”李周翰注:“弭节,犹少时也,言鸟兽未
【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臥切,戈去聲。《玉篇》度也,越也。《正韻》超也。《易·繫辭》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禮·檀弓》過之者,俯而就之。《史記·贾生傳》自以爲過之,今不及也。又過失也。《書·大禹謨》宥過無大。《註》過者,不識而誤犯也。《前漢·文帝紀》俱去細過,偕歸大道。又罪愆也。《周禮·天官·大宰》八柄,八曰誅,以馭其過。又責也。《史記·項羽紀》聞大王有意督過之。又卦名。易大過,小過。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禾切,音戈。《廣韻》經也。《書·禹貢》東過洛汭,北過洚水。又過所也。《釋名》過
【仇】《唐韻》巨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渠尤切,音求。匹也。匡衡引《詩》:君子好仇。同逑。《爾雅·釋詁》仇,合也。《註》謂對合也。又怨敵也。《詩·秦風》修我戈矛,與子同仇。《左傳·桓二年》師服曰:嘉耦曰妃,怨耦曰仇。又讐也。《史記·留侯世家》張良爲韓報仇。又《爾雅·釋訓》仇仇,敖敖,傲也。《詩·小雅》執我仇仇。《傳》猶謷謷也。又《釋名》仇,矛讐也。所伐則平,如討仇讐也。又姓。宋大夫仇牧。又章仇,複姓。隋有章仇太翼。又《集韻》恭於切《正韻》斤於切。同。《詩·小雅》賔載手仇。《註》以手挹酒也。又《韻補》叶渠之切
【池】《廣韻》直離切《集韻》《正韻》陳知切《韻會》除知切,音馳。《說文》治也。孔安國曰:停水曰池。《周禮·秋官》雍氏掌溝瀆澮池之禁。《註》謂陂障之水道也。《禮·月令》毋漉陂池。《註》畜水曰陂,穿地通水曰池。又城塹曰溝池。《禮·禮運》城郭溝池以爲固。《班固·西都賦》呀周池而成淵。《註》城有水曰池。又朝夕池,海也。《枚乗諫吳王書》游曲臺臨上路,不如朝夕之池。《註》蘇林曰:以海水朝夕爲池。又咸池,天神也。《東方朔·七諫》屬天命而委之咸池。又咸池,黃帝樂名。又堯樂名,大咸亦曰咸池。《周禮·春官》大司樂舞咸池以祭地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