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声松大夫,并语石翁仲

寄声松大夫,并语石翁仲

诗句读音
并语石翁仲平仄:平 仄 仄 平 仄
拼音: bìng|bīng3|4shí wēng zhòng
寄声松大夫平仄:仄 平 平 仄 平
拼音: jì shēng1dài fū

寄声松大夫,并语石翁仲释义

【语】《唐韻》魚舉切《集韻》偶舉切《韻會》魚許切《正韻》偶許切,魚上聲。《說文》論也。《徐曰》論難曰語。語者,午也。言交午也。吾言爲語,吾,語辭也。言者直言,語者相應答。《釋名》敘也。敘己所欲說也。《易·頤卦》君子以愼言語,節飮食。《詩·大雅》于時言言,于時語語。《疏》直言曰言,謂一人自言。答難曰語,謂二人相對。《禮·雜記》三年之喪,言而不語。《註》言,自言己事也。語,爲人論說也。《家語》孔子之郯,遭程子于塗,傾蓋而語終日。又國名。《別國洞冥記》勒畢國人長三寸,有翼,善言語戲笑,因名善語國。又《廣韻》牛倨切《集

【石翁仲】古代帝王或大臣陵墓前石雕的人像。明叶盛《水东日记·丰文庆复清敏故园》:“既而先墓前石翁仲等皆以渐而復,今家焉。”明王穉登《客越志》卷上:“行三里,至大慈,过史丞相墓……石将军二,石翁仲二,雕刻如丝,皆非今制可及。”参见“翁仲”。

【寄声】。《汉书·赵广汉传》:“界上亭长寄声谢我,何以不为致问?”晋陶潜《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诗:“司田眷有秋,寄声与我谐。”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一:“党项羌掠回鶻贡物,遵诲寄声誚让之,羌惧,即遣使谢,归其所掠。”清支机生《珠江名花小传》卷三:“屡託人寄声邀予,因事冗未往。”

【松】〔古文〕梥庺《唐韻》詳容切《集韻》思恭切《正韻》息中切,音淞。木也。《字說》松,百木之長,猶公,故字从公。《禮·禮器》如松柏之有心也,故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史記·龜筴傳》千歲之松,上有兔絲,下有茯苓。《摭遺》吳鄧夫人傷臉,以琥珀屑滅痕。《註》琥珀,松脂入地千年所化。又甘松,香草名。《廣志》細葉,蔓生,可合諸香。又長松。《本草》一名仙茆,能治風。又州名。《韻會》本河關之西南羌也,唐置松州。又江名。松江,《禹貢》三江之一。或作淞。漢典考證:〔《禮·禮器》松柏之有心也,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 謹照原文松上增如

【大夫】古职官名。周代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等;各等中又分上、中、下三级。后因以大夫为任官职者之称。秦汉以后,中央要职有御史大夫,备顾问者有谏大夫、中大夫、光禄大夫等。唐宋尚存御史大夫及谏议大夫,明清全废。2.爵位名。如秦汉分爵位为公士、上造等二十级,其中大夫居第五级,官大夫为第六级,公大夫为第七级,五大夫为第九级。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隋、唐、明、清的光禄大夫、荣禄大夫原为文职散官的称谓,专为封赠时用。1.宋医官别设官阶,有大夫、郎、医效、祗候等。见宋洪迈《容斋三笔·医职冗滥》。后称医生为大夫。冰心《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