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诗句读音
积尸草木腥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下平十五青
拼音: jī shī3mùxīng
流血川原丹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韵脚:上平二十五寒
拼音: liú xiěchuān yuándān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释义

【积尸】尸”。1.尸体堆积。《汉书·梅福传》:“於是积尸暴骨,快心胡越,故淮南王安缘间而起。”2.星名。《晋书·天文志中》:“荧惑入舆鬼,犯积尸。”《周书·武帝纪上》:“太白入舆鬼,犯积尸。”《隋书·炀帝纪下》:“秋七月壬子,荧惑守积尸。”见“积尸”。

【木】《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莫卜切,音沐。《說文》冒也。冒地而生,東方之行。从屮,下象其根。《徐鍇曰》屮者,木始申坼也,萬物皆始於微,故木从屮。《白虎通》木之爲言觸也。《玉篇》燧人氏鑽出火也。《書·洪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易·說卦傳》爲木。《疏》木可以揉曲直,卽順之謂也。《禮·月令》某日立春,盛德在木。《疏》春則爲生,天之生育,盛德在於木位。又八音之一。《周禮·春官·太師》金石土革絲木匏竹。《註》木,柷敔也。又質樸。《論語》剛毅木訥近仁。又木彊,不和柔貌。《前漢·周勃傳》

【腥】《玉篇》桑丁切《廣韻》《集韻》桑經切,音星。《說文》星見食豕,令肉中生小息肉也。《廣韻》豕息肉,肉中似米。《周禮·天官·內饔》豕肓眡而交睫腥。《註》肉有如米者,似星。又凡膏亦曰腥。《周禮·天官·庖人》秋行犢麛膳膏腥。《註》膏腥,雞膏也。又臭也。《禮·月令》仲秋之月,其臭腥。《史記·晉世家》犯肉腥臊,何足食。又穢也。《書·酒誥》庶羣自酒,腥聞在上。又《正韻》凡肉未熟曰腥。《論語》君賜腥,必熟而薦之。《史記·禮書》俎上腥魚。《註》鄭曰:大饗祫祭先王,以腥魚爲俎實,不臑熟之也。又《唐韻》蘇佞切《集韻》《韻會》新

【流血】因身体受伤,血液从血管中流出。《左传·成公二年》:“郤克伤於矢,流血及屨。”《北史·崔浩传》:“初,浩父疾篤,乃翦爪截髮,夜在庭中仰祷斗极,为父请命,求以身代,叩头流血,岁餘不息。”唐杜甫《垂老别》诗:“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2.引申指人员伤亡。《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故圣王重行之。”3.指牺牲生命或负伤。《老残游记》第一回:“你们大家敛几个钱来,我们捨出自己的精神,拼着几个人流血,替你们挣个万世安稳自由的基业。”毛泽东《中共中央关于西藏工作方针的指示》:“我们要用一切努力

【川原】之源。《国语·周语下》:“且絶民用以实王府,犹塞川原而为潢污也,其竭也无日矣。”2.指江河。《汉书·沟洫志赞》:“中国川原以百数,莫著於四瀆,而河为宗。”3.河流与原野。唐陈子昂《晚次乐乡县》诗:“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唐杜甫《垂老别》诗:“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4.指原野。宋王安石《出郊》诗:“川原一片緑交加,深树冥冥不见花。”陈毅《过黄泛区书所见》诗:“三过黄泛区,走跄踉。川原水洗,城社荒落,满目凄凉。”

【丹】〔古文〕《唐韻》都寒切《集韻》《韻會》多寒切《正韻》都艱切,音單。赤色丹砂也。《書·禹貢》礪砥砮丹。《山海經》丹以赤爲主,黑白皆丹之類。《陶弘景曰》卽朱砂也。又道家以烹鼎金石爲外丹,吐故納新爲內丹。《黃庭經》九轉八瓊丹。《註》八者:朱砂,雄黃,空靑,硫黃,雲母,戎鹽,硝石,雌黃也。又《博物志》和氣相感,則陵出黑丹。仁主壽昌,民延壽命,天下太平。又以朱色塗物曰丹。《揚雄·解嘲》朱丹其轂。又容美曰渥丹。《詩·秦風》顏如渥丹。又赤心無僞曰丹。《謝朓詩》旣秉丹石心,寧流素絲涕。又姓。漢丹玉,宋丹山,明丹衷。又丹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