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食松花渴饮泉,寂寥芳草茂芊芊
诗句 | 读音 |
---|---|
饥食松花渴饮泉 | 平仄:平 平 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下平二仙 拼音: jī shí1huākěyǐnquán |
寂寥芳草茂芊芊 | 平仄: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jì liáofāng3màoqiān qiān |
饥食松花渴饮泉,寂寥芳草茂芊芊释义
【饥食】之食。唐韩愈《谢自然诗》:“寒衣及飢食,在纺绩耕耘。”典
【松】〔古文〕梥庺《唐韻》詳容切《集韻》思恭切《正韻》息中切,音淞。木也。《字說》松,百木之長,猶公,故字从公。《禮·禮器》如松柏之有心也,故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史記·龜筴傳》千歲之松,上有兔絲,下有茯苓。《摭遺》吳鄧夫人傷臉,以琥珀屑滅痕。《註》琥珀,松脂入地千年所化。又甘松,香草名。《廣志》細葉,蔓生,可合諸香。又長松。《本草》一名仙茆,能治風。又州名。《韻會》本河關之西南羌也,唐置松州。又江名。松江,《禹貢》三江之一。或作淞。漢典考證:〔《禮·禮器》松柏之有心也,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 謹照原文松上增如
【花】〔古文〕蘤《唐韻》《集韻》《正韻》呼瓜切,音譁。《正字通》草木之葩也。《歐陽修·花品序》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稱牡丹則直曰花。又地名。《廣州志》南海縣有花田。又姓。唐有花驚定。《杜甫詩》成都猛將有花卿。《通志·氏族略》宋有尚書郞花尹。又《韻補》音訶。《棗據詩》延首觀神州,廻晴盻曲阿。芳林挺修榦,一歲再三花。 《說文》本作華。榮也。从艸,鄭氏曰:,象華葉垂敷之形,亏象蔕萼也。《唐韻古音》按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或是後人攺易。唯《後漢書·李諧·述身賦》曰:樹先春而動色,草迎歲而發花。
【渴】〔古文〕《唐韻》苦葛切《集韻》《類篇》《韻會》丘葛切,音磕。《說文》本作。从欠,渴聲。《徐曰》今俗用渴字。《玉篇》欲飮也。《詩·小雅》載饑載渴。又急也。《公羊傳·隱四年》不及時而日渴葬也。又《廣韻》渠列切《集韻》《韻會》《正韻》巨列切,音傑。水涸也。《周禮·地官》草人凡糞種,渴澤用鹿。《疏》渴,故時停水。今乃渴也。又《集韻》丘蓋切,音礚。與愒同,貪也。或从欠作。又《廣韻》胡割切,音褐。《柳宗元·袁家渴記》楚越方言謂水之反流者爲渴。
【泉】〔古文〕洤《唐韻》疾緣切《集韻》《韻會》從緣切《正韻》才緣切,音全。《說文》水原也。象水流成川形。《易·蒙象》山下出泉。又《爾雅·釋水》濫泉正出。正出,涌出也。沃泉縣出。縣出,下出也。氿泉穴出。穴出,仄出也。又同出異歸曰肥泉。《詩·衞風》我思肥泉,兹之永歎。又醴泉。《禮·禮運》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又泉有光華曰榮泉。《前漢·郊祀歌》食甘露,飮榮泉。又瀑布曰立泉。《班固·終南山賦》立泉落落。又州名。《廣輿記》周時爲七閩地,隋曰溫陵,唐曰泉州。又天泉,星名。《甘氏星經》天泉十星,在鼈東。一曰大海,主灌漑溝渠之事
【寂寥】空虚无形;空无人物。《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王弼注:“寂寥,无形体也。”《楚辞·刘向<九叹·惜贤>》:“声嗷嗷以寂寥兮,顾僕夫之憔悴。”王逸注:“寂寥,空无人民之貌也。”《云笈七籤》卷二:“混元者,记事於混沌之前,元气之始也。元气未形,寂寥何有?”2.寂静无声;沉寂。《古文苑·枚乘<忘忧馆柳赋>》:“鎗鍠啾唧,萧条寂寥。”章樵注:“鎗鍠,大音;啾唧,小音。并寂然无声。”《宋书·隐逸传论》:“若夫千载寂寥,圣人不出,则大贤自晦。”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坐潭上,四面竹
【芳】《唐韻》《集韻》《正韻》敷方切,音妨。《說文》香草也。《屈原·離騷》雜杜蘅與芳芷。《註》杜蘅、芳芷,皆香草名。又《玉篇》芬芳,香氣貌。《司馬相如·美人賦》芳香芬烈。又《屈原·離騷》芳與澤其雜糅兮。《註》芳,德之臭也。《晉書·元帝紀》文景垂仁,傳芳于南頓。又《韻會》州名。地多芳草,置在常芳縣。又姓。《通志·氏族略》《風俗通》云:漢有幽州刺史芳垂敷。 《韻學集成》作芳。芳字从屮作屮下方。漢典考證:〔《屈原·離騷》芳與澤其雜糅兮。《註》芳,德之貌也。〕 謹照原文貌改臭。 考證:〔《屈原·離騷》芳與澤其雜糅兮。《
【茂】〔古文〕楙《唐韻》《集韻》《韻會》莫切,音懋。《說文》草豐盛。《詩·小雅》如松柏之茂。《易·无妄》先王以茂對時,育萬物。《註》茂,盛也。又《詩·大雅》種之黃茂。《註》茂,美也。《前漢·吳王濞傳》歲時存問茂才。《註》美材之人。又《爾雅·釋詁》茂,勉也。《周語》先王之于民也,茂正其德,而厚其性。又《白虎通》五人曰茂。又《爾雅·釋天》太歲在戌曰閹茂。又地名。《前漢·地理志》右扶風茂陵。《註》本槐里之茂鄕。又姓。《正字通》漢有沮陽令茂眞。又與懋通。《前漢·董仲舒傳》《書云》:茂哉,茂哉。又《正韻》音畝。《前漢·班
【芊芊】1.草木茂盛貌。《列子·力命》:“美哉国乎,鬱鬱芊芊。”唐张聿《馀瑞麦》诗:“仁风吹靡靡,甘雨长芊芊。”明梁辰鱼《浣纱记·放归》:“稽山路远,嘆长亭縹緲,芳草芊芊。”朱自清《“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芊芊的碧草踏在脚上软软的,正像吃樱花糖。”2.苍翠,碧绿。《文选·宋玉<高唐赋>》:“仰视山巔,肃何芊芊。”一本作“千千”。李善注:“千千,青也。千、芊古字通。”李周翰注:“芊芊,山色也。”宋范成大《劳畬耕》诗:“麦穗黄剪剪,豆苗緑芊芊。”明刘绩《早春寄白虚室》诗:“帝城佳气接烟霞,草色芊芊紫陌斜。”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