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船拍浮老子惯,咀嚼两螯仍把玩
诗句 | 读音 |
---|---|
咀嚼两螯仍把玩 | 平仄:仄 平 仄 平 平 仄 平 拼音: jǔ juéliǎngáoréngbǎ wán |
酒船拍浮老子惯 | 平仄:仄 平 平 平 仄 仄 仄 拼音: jiǔ chuánpāi fúlǎo ziguàn |
酒船拍浮老子惯,咀嚼两螯仍把玩释义
【咀嚼】咬嚼;嚼食。汉司马相如《上林赋》:“唼喋青藻,咀嚼菱藕。”晋葛洪《抱朴子·博喻》:“故锯齿不能咀嚼,箕舌不能别味。”五代王周《齿落词》:“呼吸缺吾防,咀嚼欠吾助。”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三八:“他说完了,用叉子叉起冷盘里一块鸭翅膀在细细咀嚼。”2.引申为并吞;侵吞。晋葛洪《抱朴子·用刑》:“兼弱攻昧,取成定霸,吞噬四邻,咀嚼群雄。”清黄遵宪《番客篇》:“一闻番客归,探囊直啟钥……亲戚恣欺凌,鬼神助咀嚼。”3.谓咬字吐音。三国魏曹植《元会》诗:“笙磬既设,筝瑟俱张。悲歌厉响,咀嚼清商。”4.玩味;体味。
【两】〔古文〕《唐韻》《正韻》良獎切《集韻》《韻會》里養切,良上聲。《說文》再也。《易·繫辭》兼三才而兩之。又《玉篇》匹耦也。《周禮·天官·大宰之職》以九兩繫邦國之民。《註》兩猶耦也,所以協耦萬民,聯繫不散,有九事也。又《韻會》匹也。《左傳·閔二年》重錦三十兩。《註》三十匹也。又車數曰兩。《後漢·吳祐傳》載之兼兩。《註》車有兩輪,故稱兩。又《玉篇》二十四銖爲兩。又《雞林類事》四十曰麻兩。又《史記·平準書》更鑄四銖錢,其文爲半兩。又《南史·齊和帝紀》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塡胸,名曰假兩。又《唐韻》《集韻》《韻會》力讓
【螯】《唐韻》五勞切《韻會》牛刀切,音遨。《玉篇》車螯。《本草》其殻色紫,璀粲如玉,斑點如花,海人以火炙之,則殻開,取肉食之。《梁元帝·謝車螯啓》車螯,味高食部,名陳物志。又蟹螯。《韻會》大足,在首上如鉞者。《大戴禮》蟹二螯八足,非蛇蛆之穴,無所寄託者,用心躁也。《晉書·畢卓傳》左手持酒杯,右手持蟹螯。 通作敖。《荀子·勸學篇》蟹六跪二敖。 《說文》本作。《韻會》或作螯、。
【仍】《唐韻》如乗切《集韻》《韻會》如蒸切《正韻》如陵切,音艿。因也。《論語》仍舊貫,如之何。《周禮·春官·司几筵》吉事變几,凶事仍几。《註》變几,變更其質,謂有飾也。仍,因也,因其質,謂無飾也。又重也,頻也。《前漢·王莽傳》吉瑞累仍。又《谷永傳》饑饉仍臻。又《淮南子·精神訓》仍仍然知盆瓴之足羞也。《註》仍仍,不得志之貌。又雲仍。《爾雅·釋親》昆孫之子爲仍孫,仍孫之子爲雲孫。又國名。《史記·夏本紀》少康娶於有仍氏。又姓。又叶人余切,音如。《柳宗元·佩韋賦》冶訐諫於昬朝兮,名崩弛而陷誅。苟縱直而不羈兮,乃變罹而禍
【把玩】。握在或置在手中赏玩。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得九月二十日书,读之喜笑,把玩无猒。”唐柳宗元《与李翰林建书》:“復所得者,其不足把翫,亦已审矣。”明高启《观顾蕃所藏宋赐进士丝鞭歌》:“令人把玩忆当时,零落春风几缕丝。”朱自清《白采》:“我得此小影,反复把玩而不忍释,觉得他真是一个好朋友。”
【酒船】“酒舩”。1.供客人饮酒游乐的船。《晋书·毕卓传》:“卓尝谓人曰:‘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唐羊士谔《林馆避暑》诗:“池岛清阴里,无人泛酒船。”金赵沨《西域观水》诗:“安得酒舩常拍浮,四时甘味置两头。”清张笃庆《忆旧》诗:“落花无语归春水,弱絮多情上酒船。”2.即酒杯。宋王谠《唐语林·豪爽》:“忽一少年持酒船唱曰:‘今日宜以门族官品自言。’”宋朱敦儒《减字木兰花》词:“痛饮何言,犀筯敲残玉酒船。”参见“酒杯”。典
【拍浮】泳。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毕茂世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后因以“拍浮”为诗酒娱情之典。宋苏轼《莫笑银杯小答乔太博》诗:“万斛船中着美酒,与君一生长拍浮。”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施肩吾》:“而少存箕潁之情,拍浮诗酒,搴擘烟霞。”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九:“康熙庚子,竹垞偕粤东诗人屈翁山会饮杭州酒楼,拍浮屡日。”
【老子】1.老年人自称。犹老夫。《后汉书·逸民传·韩康》:“康曰:‘此自老子与之,亭长何罪!’”《晋书·庾亮传》:“老子於此处兴復不浅。”宋辛弃疾《水调歌头·和王正之吴江观雪见寄》词:“老子旧游处,回首梦耶非。”《水浒传》第二六回:“老子不曾有些礼数到都头家,却如何请老子吃酒?”2.对老年人的泛称。《三国志·吴志·甘宁传》“寧益贵重,增兵二千人”裴松之注引晋虞溥《江表传》:“﹝寧﹞因夜见权,权喜曰:‘足以惊骇老子(指曹操)否?’”唐白居易《晚起闲行》诗:“皤然一老子,拥裘仍隐几。”元秦简夫《东堂老》楔子:“如今老
【惯】《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患切,音丱。習也。又通作貫。《詩·魏風》三歲貫女。 本作摜。从手貫聲。今文作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