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酣耳热神气王,听之为子心肃然
诗句 | 读音 |
---|---|
酒酣耳热神气王 | 平仄:仄 平 仄 仄 平 仄 平 韵脚:下平十陽 拼音: jiǔ hān ěr rèshén qìwáng|wàng |
听之为子心肃然 | 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仄 平 拼音: tīngzhīwéi|wèizǐxīnsù rán |
酒酣耳热神气王,听之为子心肃然释义
【酒酣耳热】形容酒喝得畅快,酒兴正浓。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每至觴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唐杜甫《醉歌行赠公安颜十少府请顾八题壁》:“酒酣耳热忘头白,感君意气无所惜。”鲁迅《集外集拾遗·“言词争执”歌》:“现在我们再去痛快淋漓喝几巡,酒酣耳热都开心。”
【神气】神妙灵异之气。《礼记·孔子闲居》:“地载神气,神气风霆,风霆流形,庶物露生,无非教也。”孔颖达疏:“神气,谓神妙之气。”《史记·封禅书》:“长安东北有神气,成五采,若人冠絻焉。”2.指道家所谓存养于人体内的精纯元气。《庄子·田子方》:“夫至人者,上闚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郭象注:“夫德充於内则神满於外。”《淮南子·要略》:“言至精而不原人之神气,则不知养生之机。”《云笈七籤》卷十三:“致令六腑神气衰,百骸九窍不灵圣。”原注:“神气不凝於丹田之中,灵光不照於藏府之内。”清梁章鉅《退庵随笔·读
【之】〔古文〕《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氣,則無不之也。又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又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又變也。《
【子】〔古文〕《唐韻》卽里切《集韻》《韻會》《正韻》祖似切,音梓。《說文》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入,以爲稱。《徐鍇曰》十一月夜半,陽氣所起。人承陽,故以爲稱。又《廣韻》息也。《增韻》嗣也。《易·序卦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白虎通》王者父天母地曰天子。天子之子曰元子。《書·顧命》用敬保元子釗。又《儀禮·喪服》諸侯之子稱公子。又凡適長子曰冢子,卽宗子也。其適夫人之次子,或衆妾之子,曰別子,亦曰支子。《禮·曲禮》支子不祭,祭必告於宗子。又男子之通稱。《顏師古曰》子者,人之嘉稱,故凡成德,謂之君子。
【心】《唐韻》息林切《集韻》《韻會》《正韻》思林切。《說文》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說以爲火藏。《徐曰》心爲大火,然則心屬火也。《玉篇》《廣韻》訓火藏。又《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又《釋名》心,纖也。所識纖微無不貫也。又本也。《易·復卦》復其見天地之心乎。《註》天地以本爲心者也。《正義曰》言天地寂然不動,是以本爲心者也。《禮·禮器》如松柏之有心也。《註》得氣之本也。《孔疏》得氣之本,故巡四時,柯葉無凋攺也,心謂本也。又中也。心在身之中。《詩序》情動于中。
【肃然】1.恭敬貌。《大戴礼记·主言》:“曾子惧,肃然抠衣下席,曰:‘弟子知其不孙也。’”《汉书·礼乐志》:“百官侍祠者数百人,皆肃然动心焉。”清侯方域《新迁颜鲁公碑记》:“而儿童走卒或游卧嬉戏其下,亦从而拱揖拜跪,肃然如见其人焉。”萧乾《一本褪色的相册·未带地图的旅人》:“他指给我看那地点时,我肃然脱下了帽。”2.畏惧貌。汉荀悦《汉纪·宣帝纪三》:“奏虽寝,朝廷肃然敬惮之。”《太平御览》卷三九三引南朝梁沉约《俗说》:“王僧敬兄弟列坐斋中,见之若神;小人从户前过,皆肃然毛竖。”宋苏轼《后赤壁赋》:“划然长啸,草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