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号贤人真古语,疾为竖子岂吾忧

酒号贤人真古语,疾为竖子岂吾忧

诗句读音
酒号贤人真古语平仄:仄 平 平 平 平 仄 仄
拼音: 34|2xián rén1gǔ yǔ
疾为竖子岂吾忧平仄: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韵脚:去四十九宥
拼音: jíwéi|wèishù zǐqǐ|kǎiwú|yùyōu

酒号贤人真古语,疾为竖子岂吾忧释义

【酒】《唐韻》子酉切,愀上聲。《說文》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惡。一曰造也。吉凶所造也。《釋名》酒,酉也,釀之米麴,酉澤久而味美也。亦言踧也,能否皆彊相踧持飮之也。又入口咽之,皆踧其面也。《周禮·天官·酒正》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淸酒。《註》事酒,有事而飮也。昔酒,無事而飮也。淸酒,祭祀之酒。《前漢·食貨志》酒,百藥之長。《東方朔傳》銷憂者莫若酒。《江純·酒誥》酒之所興,肇自上皇,成之帝女,一曰杜康。又酒,明水也。《禮·明堂位》夏后氏尚明水,殷尚醴,周尚酒。又天酒,甘露也。《瑞應圖》王者施德惠,則甘露

【号】《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同號。詳虍部號字註。(號)《唐韻》《正韻》胡刀切《集韻》乎刀切,音豪。大呼也。《詩·大雅》式號式呼。《小雅》載號載呶。《傳》號呶,號呼讙呶也。又哭也。《易·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周語》夫婦哀其夜號也。而取之以逃于褒。又雞鳴也。《晉書·律歷志》雞始三號。又《廣韻》胡到切,音号。名號也。《公羊疏》春秋貴賤不嫌同號。《註》通同號稱也。《白虎通》春秋傳曰:王者受命于王,必擇天下之美號,以爲號也。《周禮·春官·大祝》掌辨六號。《註》號謂尊其名,更爲美稱。又《夏官·大司馬》家以號名。《

【贤人】有才德的人。《易·繫辞上》:“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史记·太史公自序》:“守法不失大理,言古贤人,增主之明。”唐杜甫《述古》诗之一:“贤人识定分,进退固其宜。”老舍《四世同堂》十九:“一个贤人若是甘心受苦难而一声不出,一个凡人就必须说出自己的苦难,以便自居为贤人。”2.浊酒的别名。《三国志·魏志·徐邈传》:“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唐柳宗元《从崔中丞过卢少府郊居》诗:“蒔药闲庭延国老,开罇虚室值贤人。”宋陆游《对酒》诗:“气衰成小户,醅浊号贤人。”参见“

【真】同眞。俗字。

【古语】1.指古代流传下来的格言警句。《汉书·韩安国传》:“是以古之人君谋事必就祖,发政占古语,重作事也。”唐韩愈《祭郴州李使君文》:“古语有之:‘白头如新,倾盖若旧。’”《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真真‘十哑九聋’,古语不谬!”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谷贱伤农’的古语,成为都市间报上的时行标题。”2.古代语言。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而古语与今殊别,其间轻重清浊,犹未可晓。”宋苏轼《病中夜读朱博士诗》诗:“古语多妙寄,可识不可夸。”元黄溍《日损斋笔记·辩经》:“世人好用古语而不详其文义,若此类者极多。

【疾】〔古文〕《唐韻》秦悉切《集韻》《韻會》昨悉切,音嫉。《說文》病也。一曰急也。《徐曰》病來急,故从矢。矢,急疾也。《易·復卦》復亨出入無疾。《書·說命》若藥弗瞑眩,厥疾弗瘳。又《玉篇》患也。《左傳·桓六年》謂其不疾瘯蠡也。《疏》不疾者,猶言不患此病也。又《玉篇》速也。《廣韻》急也。《易·繫辭》帷神也,故不疾而速。《詩·大雅》昊天疾威。《傳》疾猶急也。《禮·月令》季冬之月,征鳥厲疾。《疏》疾,捷速也。《張衡·南都賦》總括趣欱,箭馳風疾。又《增韻》惡也。《左傳·昭九年》辰在子卯,謂之疾日。《注》疾,惡也。又《爾

【竖子】1.童仆。《庄子·山木》:“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郭庆藩集释:“竖子,童僕也。”清周中孚《郑堂札记》卷三:“《荀子·仲尼篇》云:仲尼之门人,五尺之竖子。”2.指小孩。《左传·成公十年》:“公疾病,求医於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隶释·汉安平相孙根碑》:“呱呱竖子,号咷失声。”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笞怒废於家,则竖子之过立见;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3.对人的鄙称。犹今言“小子”。《战国策·燕策三》:“荆軻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

【岂】《廣韻》袪俙切《集韻》《韻會》去幾切,音。《說文》還師振旅樂也。又欲也,登也。《徐曰》今借此爲語詞。《玉篇》安也,焉也。《廣韻》曾也。《增韻》非然之辭。《書·五子之歌》怨豈在明。《詩·召南》豈不夙夜。《傳》豈不,言有是也。又《集韻》《正韻》可亥切,音鎧。與凱愷通。軍勝之樂也。又樂也,和也。○按經傳凱歌、凱風、愷悌、樂愷皆借豈。古凱、愷、豈音義通,今分爲二。 《字彙》〈山下一〉从耑省。〈口下丷一〉从豆省。俗作山頭,非。《同文舉要》豈同剴,亦非。漢典考證:〔《說文》還師振樂也。〕 謹照原文振下增旅字。 考證:

【吾】〔古文〕《唐韻》五乎切《集韻》《韻會》《正韻》訛胡切,音梧。《說文》我自稱也。《爾雅·釋詁》吾,我也。《左傳·桓六年》我張吾三軍,而被吾甲兵。《楚辭·九章註》朱子曰:此篇多以余吾稱,詳其文意,余平而吾倨也。又《廣韻》御也。執金吾,官名。《前漢·百官公卿表》中尉,秦官,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執金吾。《註》師古曰:金吾,鳥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職主先導,以禦非常,故執此鳥之象以名官。又《後漢·百官志》執金吾掌宮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月三繞行宮外,及主兵器。吾猶禦也。《註》應劭曰:執金革,以禦非常。又《集韻》棒名

【忧】《集韻》尤救切,音祐。《玉篇》心動也。◎按《說文》集韻皆訓不動,惟玉篇訓心動。从心从尤。似應玉篇爲是。(憂)〔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於求切《正韻》於尤切。本作。今作憂。《說文》愁也。《爾雅·釋詁》思也。《疏》憂者。愁思也。《書·洪範》六極,三曰憂。又疾也。《禮·曲禮》某有負薪之憂。《註》憂或爲疾。又幽也。《易·乾卦》憂則違之。《註》謂時當幽隱也。又辱也。《易·繫辭》小人道憂也。又居喪曰憂。《書·說命》王宅憂。又孕病曰憂。《晉語》文王在母不憂。又人憂則頭低垂。《禮·曲禮》下于帶則憂。《註》憂則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