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合熊虎群,旌旆扬广陌

纠合熊虎群,旌旆扬广陌

诗句读音
旌旆扬广陌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拼音: jīng pèiyángguǎng mò
纠合熊虎群平仄:平 仄 平 仄 平
韵脚:上平二十文
拼音: jiū héxiónghǔqún

纠合熊虎群,旌旆扬广陌释义

【旌旆】见“旌斾”。

【扬】〔古文〕敭《唐韻》與章切《集韻》余章切《正韻》移章切,音陽。飛舉也。《詩·王風》揚之水,不流束薪。《傳》揚,激揚也。《疏》謂水急激而飛揚,波流疾之意也。又《豳風》以伐遠揚。《疏》謂長條揚起者。又《增韻》發也,顯也。《廣韻》舉也。《易·夬卦》揚于王庭。《疏》發揚決斷之事於王者之庭。《書·堯典》明明揚側陋。《禮·文王世子》或以言揚。《疏》能言語應對,亦舉用之。又稱說也。《禮·祭統》銘者,自名以稱揚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後世者也。《前漢·季布傳》使僕游揚足下,名於天下,顧不美乎。又《爾雅·釋詁》揚,續也。又簸去糠

【广陌】。晋陶潜《咏荆轲》诗:“素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唐沉佺期《临高台》诗:“高臺临广陌,车马纷相续。”明陈子龙《春郊》诗:“轻罗吹广陌,和风袭芳洲。”2.犹巨万。形容数目很大。陌“百”的借字。《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真个是家貲鉅万,产业广陌,有鸦飞不过的田地,扛抬不动的金银山。”陌,一本作“延”。

【纠合】亦作“糺合”。集合;聚集。《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召穆公思周德之不类,故纠合宗族於成周而作诗。”三国蜀诸葛亮《南征表》:“乃更杀人为盟,糺合其类二千餘人,求欲死战。”唐刘知几《史通·载言》:“桓文作霸,糺合同盟。”《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却説张溜儿次日果然纠合了一伙破落户前来抢人。”叶圣陶《倪焕之》四:“是教育许多孩子的事情,一只手怎么担当得来!于是热切地起了纠合新同志的欲望。”

【熊】〔古文〕《集韻》《韻會》胡弓切,音雄。《說文》熊獸似豕,山居冬蟄,从能炎省。《爾雅·釋獸》熊,虎醜。《疏》醜類也。《書·禹貢》熊羆狐狸織皮。《詩·小雅》維熊維羆,男子之祥。又赤熊。《爾雅·釋獸》魋如小熊。《註》今建平山中有此獸。俗呼爲赤熊。又《史記·天官書》熊熊靑色有光。《山海經》槐江之山,南望崑崙。其光熊熊,其氣。又山名。《書·禹貢》熊耳外方桐柏。《史記·黃帝紀》南至于江登熊湘。《註》二山名。熊卽熊耳山。又《封禪書》南伐至于召陵,登熊山。又《山海經》熊山有穴焉,熊之穴,恆出神人,夏啓而冬閉。又西熊,侯國

【虎】〔古文〕虝《唐韻》火古切《集韻》《韻會》火五切,音滸。《玉篇》惡獸也。《說文》山獸之君,从虍从儿,虎足象人也。《徐鉉註》象形。《易·乾卦》風從虎。《詩·小雅》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大戴禮》三九二十七主星,星主虎,故虎七月而生。《述異記》虎千年,則牙蛻而角生。又姓。《廣韻》漢有合浦太守虎旗,其先八元伯虎之後。又州名,唐有虎州,後避太祖諱攺武州。又灘名。《水經注》夷水又東逕虎灘。又山名。《吳越春秋》吳王葬閶門外,金玉精上浮爲白虎,名虎丘。又便器名。《西京雜記》漢朝以玉爲虎子,以爲便器。又與琥通。《吳志·裴松之

【群】《五經文字》羣,俗作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