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里松门雪过时,篮舆袅袅碍松枝
诗句 | 读音 |
---|---|
篮舆袅袅碍松枝 | 平仄: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韵脚:上平五支 拼音: lán yúniǎo niǎoài1zhī|qí |
九里松门雪过时 | 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jiǔlǐsōng ménxuěguò shí |
九里松门雪过时,篮舆袅袅碍松枝释义
【篮舆】乘坐的交通工具,形制不一,一般以人力抬着行走,类似后世的轿子。《晋书·孝友传·孙晷》:“富春车道既少,动经江川,父难於风波,每行乘篮舆,晷躬自扶持。”《宋书·隐逸传·陶潜》:“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轝篮舆。”清方文《赠孙子穀》诗:“蹇予脚疾愁归路,直遣篮舆送到家。”
【袅袅】亦作“嬝嬝”。1.轻盈纤美貌。晋左思《吴都赋》:“蔼蔼翠幄,嫋嫋素女。”南朝梁武帝《白紵辞》之二:“纤腰嫋嫋不任衣,娇态独立特为谁?”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一女子左抱小儿,右持鼗鼓,嬝嬝来。”2.摇曳貌;飘动貌。《玉台新咏·古乐府<皑如山上雪>》:“竹竿何嫋嫋,鱼尾何蓰蓰。”南朝宋鲍照《在江陵叹年伤老》诗:“翾翾燕弄风,嫋嫋柳垂道。”唐李白《送萧三十一之鲁中》诗:“夫子如何涉江路,云帆嫋嫋金陵去。”宋辛弃疾《朝中措》词:“篮舆嫋嫋破重冈,玉笛两红粧。”3.吹拂貌。《楚辞·九歌·湘夫人》:“
【碍】《正字通》俗礙字。(礙)《唐韻》五漑切《集韻》《韻會》牛代切,音硋。或作硋。通作閡。南史引浮屠書作。《說文》止也。又距也,妨也,阻也,也。《揚子·法言》聖人之治天下,礙諸以禮樂。又《集韻》魚其切,音疑。礙,靑石。又叶魚記切,音詣。《蘇轍·嶽下詩》山林無不容,疲苶坐自礙,自知俗緣深,畢老收闤闠。闠,求位切。zdic.net漢典
【松】〔古文〕梥庺《唐韻》詳容切《集韻》思恭切《正韻》息中切,音淞。木也。《字說》松,百木之長,猶公,故字从公。《禮·禮器》如松柏之有心也,故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史記·龜筴傳》千歲之松,上有兔絲,下有茯苓。《摭遺》吳鄧夫人傷臉,以琥珀屑滅痕。《註》琥珀,松脂入地千年所化。又甘松,香草名。《廣志》細葉,蔓生,可合諸香。又長松。《本草》一名仙茆,能治風。又州名。《韻會》本河關之西南羌也,唐置松州。又江名。松江,《禹貢》三江之一。或作淞。漢典考證:〔《禮·禮器》松柏之有心也,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 謹照原文松上增如
【枝】《唐韻》《集韻》《韻會》章移切《正韻》旨而切,音支。《說文》木別生條也。《徐曰》自本而分,故曰別生。《廣韻》枝柯也。《左傳·隱八年》疏枝布葉分。又散也。《易·下繫》中心疑者其辭枝。又與支通。《詩·大雅》本支百世。左傳作本枝。又支持也。《史記·項羽紀》諸將懾服,莫敢枝梧。《瓚曰》小柱爲枝,斜柱爲梧。又干支亦作幹枝。《博雅》甲乙爲幹。幹者,日之神也。寅卯爲枝。枝者,月之靈也。又手節曰枝。《孟子》爲長者折枝。《趙岐註》折枝,按摩手節也。又《管子·度地篇》水別于他水,入于大水及海者,命曰枝水。又枝江,縣名。《前漢
【九】《唐韻》《正韻》舉有切《集韻》《韻會》己有切,音久。數也。《說文》陽之變也。《易·乾·文言》乾元用九,天下治也。《列子·天瑞篇》一變而爲七,七變而爲九,九變者,究也。又算法曰九九。《韓詩外傳》齊桓公設庭爎待人士,不至。東野有以九九見者,曰:九九薄能耳,君猶禮之,况賢於九九者乎。《註》若今九章算法。又《荆楚歲時記》俗用冬至次日,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爲寒盡。又《史記·騶衍傳》中國之外,有赤縣神州者九。又九之爲言多也。《公羊傳·僖九年》葵丘之會,桓公震而矜之,叛者九國,言叛者衆,非實有九國也。宋趙鵬飛曰:會葵丘惟六
【里】《廣韻》良已切《集韻》兩耳切《正韻》良以切,音裏。《爾雅·釋言》里,邑也。《詩·鄭風》將仲子兮,無踰我里。《傳》里,居也。《周禮·地官·遂人》五家爲鄰,五鄰爲里。《前漢·法志》在壄曰廬,在邑曰里。《風俗通》五家爲軌,十軌爲里。里者,止也,五十家共居止也。又《正韻》路程,今以三百六十步爲一里。又憂也。《詩·大雅》瞻卬昊天,云如何里。《箋》里,憂也。又姓。《左傳·昭十七年》鄭之未災也,里析告子產。《註》里析,鄭大夫。又百里、相里,複姓。又地名。《左傳·宣三年》子臧得罪而出,誘子華而殺之南里。《註》南里,鄭地。
【松门】1.谓以松为门;前植松树的屋门。唐王勃《游梵宇三觉寺》诗:“萝幌栖禪影,松门听梵音。”宋陆游《书怀绝句》之一:“老僧晓出松门去,手挈军持取涧泉。”清黄鷟来《秋日雨晴》诗:“松门落叶深,竹径寒香静。”2.指松门山。南朝宋谢灵运《入彭蠡湖口》诗:“攀崖照石镜,牵叶入松门。”《清一统志·江西南昌府一》:“松门山在新建县北二百十五里。《寰宇记》:‘其山多松,北临大江及彭蠡湖。山有石镜,光明照人。’”3.指松门峡。唐杜甫《返照》诗:“荻岸如秋水,松门似画图。”仇兆鳌注:“《十道志》:‘松门峡,在夔州。’”
【雪】《唐韻》《集韻》相絕切《韻會》《正韻》蘇絕切,音。《說文》本作。凝雨。《元命包》隂凝爲雪。《釋名》雪,綏也。水下遇寒氣而凝,綏綏然下也。《埤雅》雪六出而成華,言凡草木華五出,雪華獨六出,隂之成數也。《詩·邶風》雨雪其雱。又《廣韻》除也。《韻會》洗也。《莊子·知北遊》澡雪而精神。《戰國策》得賢士與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願也。又《廣韻》拭也。《家語》以黍雪桃。《史記·酈食其傳》沛公遽雪足杖矛,曰:延客入。又小雪、大雪,節名。見《後漢·律曆志》。又山名。《後漢·明帝紀註》天山卽祈連山。一名雪山。又陽春白雪,古
【过时】一定的时限。《礼记·玉藻》:“亲老,出不易方,復不过时。”《太平广记》卷二一八引唐李亢《独异志·华陀》:“又有女子极美丽,过时不嫁。”宋刘克庄《扶胥》诗之二:“臺家今岁筹边急,黄帕封香已过时。”明冯梦龙《酒家佣·姊弟式庐》:“婚姻之事,岂可过时?”王西彦《人的世界·第三家邻居》:“谁知道这家公立医院的麻药针剂已经过时,因此在进行手术的时候,他受尽痛楚,险些丢掉性命。”2.过去相当时间以后。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儆戒·六悔》:“寇莱公《六悔铭》:官行私曲,失时悔;富不俭用,贫时悔;艺不少学,过时悔;见事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