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流宗指归,百氏旁捃摭
九流宗指归,百氏旁捃摭释义
【百氏】犹言诸子百家。《汉书·叙传下》:“纬六经,缀道纲,总百氏,赞篇章。”南朝梁江淹《知己赋》:“採图辨纬,游璣访历,潜志百氏,沉神六经。”唐韩愈《读<仪礼>》:“百氏杂家,尚有可取,况圣人之制度邪!”宋曾巩《徐干<中论>目录序》:“盖汉承周衰及秦灭学之餘,百氏杂家与圣人之道并传。”清胡凤丹《重刻<日损斋笔记>序》:“非贯穿经史,沉浸百氏,莫能道其单词。”
【旁】〔古文〕《廣韻》步光切《集韻》《韻會》蒲光切,音螃。隷作旁。《博雅》旁,大也。廣也。《釋名》在邊曰旁。《玉篇》猶側也。非一方也。《易•乾卦》旁通情也。《書•太甲》旁求俊彥。《爾雅•釋宮》二達謂之岐旁。《註》岐旁,岐道旁出。又《集韻》晡橫切,音。騯騯,馬盛貌。或省作旁。《詩•鄭風》駟介旁旁。《疏》北山傳云:旁旁然不得已,則此言旁旁亦爲不得已之義。《朱傳》旁旁,馳驅不息之貌。音崩。叶補岡反。又《韻會》《正韻》蒲浪切,音傍。《前漢•霍光傳》使者旁午。《註》如淳曰:旁午,分布也。師古曰:一縱一模爲旁午。猶言交橫也
【捃】《唐韻》《正韻》居運切《集韻》《韻會》俱運切,與攈攟同。《史記·十二諸侯年表》荀卿孟子韓非之徒,往往捃摭春秋之文以著書。《前漢·藝文志》武帝時,軍政楊僕捃摭遺逸,猶未能備。《註》捃摭謂拾取之。《唐書·李翛傳》帝以浙西富饒,欲掊捃遺利。又《集韻》《韻會》《正韻》舉蘊切。與攟同。互詳攈攟二字註。
【摭】《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之石切。拓字重文。《說文》拓或从庶。《揚子·方言》取也,宋之閒曰摭。《禮·禮器》有順而摭也。《疏》猶拾取也。《儀禮·有司徹》乃摭于魚腊俎。《註》今文摭爲揲。《前漢·司馬遷傳贊》至於采經摭傳,分散數家之事,甚多疏略。又施隻切,音釋。亦與拓同。見拓字註。又職略切,音灼。義同。 本作摭。摭字原从作。,庶本字。
【九流】的九个学术流派。《汉书·叙传下》:“刘向司籍,九流以别。”颜师古注引应劭曰:“儒、道、阴、阳、法、名、墨、从横、杂、农,凡九家。”2.泛指各学术流派。《北史·周高祖武帝纪》:“遂使三墨八儒,朱紫交竞;九流七略,异说相腾。”唐高适《奉酬睢阳李太守》诗:“逸足横千里,高谈注九流。”清龚自珍《十月廿夜大风不寐起而书怀》诗:“我方九流百氏谭讌罢,酒醒炯炯神明真。”3.九品人物。《南史·梁武帝纪》:“自今九流常选,年未三十,不通一经,不得解褐。”参见“九品”。4.犹言各类,各种。唐薛逢《送西川杜司空赴镇》诗:“莫遣
【宗】《唐韻》作冬切《集韻》《韻會》祖賨切《正韻》祖冬切,音。《說文》尊祖廟也。《白虎通》宗者何,宗有尊也,爲先祖主也,宗人之所尊也。《郉昺曰》宗者,本也。廟號不遷,最尊者祖,次曰宗,通稱曰宗廟。《禮·祭法》有虞氏祖顓頊而宗堯,夏后氏祖顓頊而宗禹,殷人祖契而宗湯,周人祖文王而宗武王。《賈誼曰》祖有功,宗有德也。又流派所出爲宗。《禮·喪服小記》別子爲祖,繼別爲宗,繼禰爲小宗。《程頤曰》凡言宗者,以主祭祀爲言,人宗於此而祭祀也。又同姓曰宗。《詩·大雅》宗子維城。《註》同姓也。又《書·舜典》禋于六宗。《註》謂所尊祭者
【指归】向。《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与权谈説諫喻,未尝切愕,微见风彩,粗陈指归,如有未合,则捨而及他。”宋王禹偁《请撰大行皇帝实录表》:“备尝探讨,粗见指归。”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皇朝制作,稍以己意列其指归,析类分门,总为一集。”鲁迅《坟·摩罗诗力说》:“今则举一切诗人中,凡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而为世所不甚愉悦者悉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