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闻杰阁原今酬,亭午登临到上头
诗句 | 读音 |
---|---|
亭午登临到上头 | 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 tíng wǔdēng líndàoshàng tou |
久闻杰阁原今酬 | 平仄:仄 平 平 平 平 平 平 韵脚:下平十八尤 拼音: jiǔwénjié géyuánjīnchóu |
久闻杰阁原今酬,亭午登临到上头释义
【亭午】孙绰《游天台山赋》:“尔乃羲和亭午,游气高褰。”宋苏轼《上巳出游随所见作句》诗:“三杯卯酒人径醉,一枕春睡日亭午。”清龚自珍《尊隐》:“日之亭午,乃炎炎其光,五色文明。”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辛亥游录》:“八月十七日晨,以舟趣新步,曇而雨,亭午乃至。”
【登临】登山临水。也指游览。语本《楚辞·九辩》:“憭慄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禪於姑衍,登临翰海。”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江山留胜跡,我辈復登临。”金元好问《东园晚眺》诗:“一诗不尽登临兴,落日东园独倚栏。”朱德《游南泥湾》诗:“登临万花岭,一览羣山小。”碧野《白云·绿树·金花》:“我对这座名山仰慕已久,但却无缘登临。”
【到】《唐韻》《正韻》都導切《集韻》《韻會》刀號切,音倒。《爾雅·釋詁》到,至也。《疏》到者,自遠而至也。《詩·大雅》靡國不到。又姓。《韻會》出彭城楚令尹屋到之後。
【上头】谓排列在前,序次在先。古乐府《陌上桑》:“东方千餘骑,夫婿居上头。”唐白居易《河阳石尚书破迴鹘以诗美之》:“他时麟阁图勋业,更合何人居上头。”2.指文章或讲话中前面已叙述过的部分。蔡元培《去年五月四日以来的回顾与今后的希望》:“就上头所举的功效和损失比较起来,实在是损失的分量突过功效。”3.指高处。唐白居易《游悟真寺诗》:“我来登上头,下临不测渊。”《水浒传》第一一六回:“解宝见哥哥攧将下去,急退步下岭时,上头早滚下大小石块,并短弩弓箭,从竹藤里射来。”4.指上位。《水浒传》第三二回:“那汉引了众人,便向
【久】《唐韻》《正韻》舉有切《集韻》《韻會》已有切,音九。暫之反也。《易·繫辭》恆久也。《中庸》不息則久。《註》久,常於中也。《老子·道德經》天乃道,道乃久。又待也。《左傳·昭二十四年》士伯曰:寡君以爲盟主之故,是以久子。又《說文》久,从後灸之,象人兩脛,後有距也。引周禮,久諸牆以觀其橈。◎按今《考工記·廬人》作灸,諸牆以眡其橈。註灸,猶柱也。釋文音救。又《儀禮·士喪禮》夏祝鬻餘飯用二鬲,于西牆不羃用疏布久之。《註》久讀爲灸。《疏》灸,塞義,謂直用麤布蓋鬲口爲塞也。又《韻補》叶舉里切,音几。《詩·邶風》何其久也
【闻】〔古文〕《唐韻》《集韻》無分切,音文。《說文》知聞也。《書·堯典》帝曰:兪,予聞如何。《禮·少儀》聞始見君子者。《疏》謂作記之人,不敢自專制其儀,而傳聞舊說,故云。又《禮·玉藻》凡於尊者,有獻而弗敢以聞。《前漢·武帝紀》舉吏民能假貸貧民者以聞。又姓。《正字通》宋咸平進士聞見。明尚書聞淵。又聞人,複姓。《後漢·靈帝紀》太僕沛國聞人襲爲太尉。《註》姓聞人,名襲,風俗通曰:少正卯,魯之聞人,其後氏焉。又獸名。《山海經》杳山有獸焉,其狀如彘,黃身白頭白尾,名曰聞,見則天下大風。又《廣韻》亡運切《集韻》《韻會》《正
【杰阁】高阁。唐韩愈《记梦》诗:“隆楼杰阁磊嵬高,天风飘飘吹我过。”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阅古南园》:“於是飞观杰阁,虚堂广厦,上足以陈俎豆,下足以奏金石者,莫不毕备。”明文徵明《鸡鸣山凭虚阁》诗:“金陵佳胜石头城,杰阁登临正雨晴。”
【原】〔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愚袁切,音元。《說文》高平曰原,人所登。《爾雅·釋地》大野曰平,廣平曰原。《周禮·地官·大司徒》辨其山林澤墳衍原隰之名物。《禮·月令》孟夏,令野虞出行田原,爲天子勞農。又《前漢·食貨志》農漁商賈四者,衣食之原。《董仲舒傳》道之大,原出於天。《司馬相如傳》爾陿游原。《註》孟康曰:原,本也。又《爾雅·釋言》原,再也。《疏》重再也。《易·比卦》原筮元永貞。《朱傳》必再筮,自審有元善長永正固之德。《禮·文王世子》命膳宰曰:末有原。《註》末,勿也。謂所食之餘,不可再進也。《前漢·禮樂
【今】《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居吟切,音金。《說文》是時也。《廣韻》對古之稱。《詩·召南》迨其今兮。《毛傳》今,急辭也。《朱傳》今,今日也。不待吉也。又《圓覺經》無起無滅,無去來今。《註》謂過去見在未來三世。又《韻補》叶居靑切,音京。《詩·周頌》有椒其馨,胡考之寧。匪且有且,匪今斯今。又叶居良切,音姜。《易林》庭爎夜明,追古傷今。陽弱不制,隂雄坐房。 从亼會意。,古文及字。巳往爲古,逮及爲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