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闻子官向西蜀,萍迹飘泊来东吴
诗句 | 读音 |
---|---|
萍迹飘泊来东吴 | 平仄:平 平 平 平 平 平 平 拼音: 2jìpiāo bóláidōng wú |
旧闻子官向西蜀 | 平仄:仄 平 仄 平 仄 平 仄 拼音: jiù wénzǐguān4xī shǔ |
旧闻子官向西蜀,萍迹飘泊来东吴释义
【萍】《唐韻》薄經切《集韻》旁經切,音甁。《玉篇》萍草。《本草註》萍卽楊花所化,一葉經宿卽生數葉,葉下有微鬚,卽其根也。《禮·月令》萍始生。《周禮·萍氏註》萍之草無根而浮,取名於其不沉溺。《後漢·鄭傳》萍浮南北。又靑萍,劒名。又地名。《竹書紀年》蒐于萍澤。《晉書·地理志》萍鄕,屬安成郡。又《集韻》《正韻》與苹同。《韻會》苹、萍本是一物,字異而音義相同。◎按《詩》食野之苹,毛氏傳云:苹,也。鄭氏箋云:苹,藾蕭也。疏云:萍是水中之草,非鹿所食。故鄭氏不从毛氏,觀下食蒿食芩,皆陸草可知,則苹當依經疏藾蕭,萍是浮萍,絕
【迹】〔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資昔切,音積。《說文》步處也。《廣韻》足跡也。《左傳·宣十二年》遷大國之迹于鄭。《前漢·揚雄傳》擬足而投迹。《淮南子·說山訓》足蹍地而爲迹。又凡功業可見者曰迹。《書·武成》太王肇基王迹。《前漢·王褒傳》索人求士者,必樹霸迹。又凡前人所遺留者曰迹。《莊子·天運篇》《六經》先王之迹也。又凡有所遵循亦曰迹。《書·蔡仲之命》爾乃邁迹自身。《註》仲無所因,故曰邁迹。《前漢·平當傳》深迹其道,而務修其本。《註》謂求其踪迹。又凡有形可見者皆曰迹。《淮南子·說山訓》循迹者,非能生迹
【飘泊】1.指船只飘流停泊。宋周煇《清波杂志》卷四:“煇顷在泰州,偶倭国有一舟飘泊在境上。”2.比喻东奔西走,行止无定。《魏书·袁式传》:“虽羈旅飘泊,而清贫守度,不失士节。”宋范成大《元夜忆群从》诗:“遥怜好兄弟,飘泊两江村。”巴金《我的眼泪》:“我飘泊了一些地方,我又回到山明水秀的江南。”3.飘落。唐韩愈《杏花》诗:“今旦胡为忽惆悵,万片飘泊随西东。”宋蒋元龙《好事近》词:“帘捲日长人静,任杨花飘泊。”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晚霞》:“﹝五色花朶﹞随风颺下,飘泊满庭。”
【来】〔古文〕徠《廣韻》落哀切《集韻》《韻會》《正韻》郞才切,賴平聲。至也,還也,及也。《禮·曲禮》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又《公羊傳·隱五年》公觀魚於棠,登來之也。《註》登讀爲得,齊人謂求得爲登來。又玄孫之子曰來孫。又麥名。《詩·周頌》貽我來牟。《前漢·劉向傳》作飴我釐麰。亦作。又呼也。《周禮·春官》大祝來瞽令臯舞。又姓。又《集韻》洛代切,音賚。撫其至日來。《孟子》放勳曰:勞之來之。又叶鄰奚切,音離。《詩·邶風》莫往莫來,悠悠我思。《素問》恬澹虛無,眞氣從之。精神守內,病安從來。又叶郞
【东吴】1.指三国时吴国。因其地处江东,故名。《文选·左思<咏史>之一》:“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李善注:“东吴,谓孙氏也。”明梁辰鱼《浣纱记·谋吴》:“休忧虑,料堂堂庙謨,看瞬息间指挥谈笑灭东吴。”2.泛指古吴地。大约相当于现在江苏、浙江两省东部地区。《晋书·食货志》:“东吴有齿角之饶,西蜀有丹砂之富。”唐杜甫《绝句》之三:“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宋陆游《鹧鸪天·送叶梦锡》词:“家住东吴近帝乡,平生豪举少年场。”太平天囯叶春森《建天京于金陵论》:“﹝金陵﹞包东吴而连北越,得其人主之,出可以战,处
【旧闻】传闻。《史记·太史公自序》:“罔罗天下放失旧闻。”宋秦观《韩愈论》:“考同异,次旧闻,不虚美,不隐恶。”黄侃《礼学略说》:“凡所称引,悉本旧闻,我无加损焉。”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七篇:“或者掇拾旧闻,或者记述近事。”2.泛指陈旧之说。宋曾巩《应举启》:“读圣人之经,未知大义;明当世之务,多泥旧闻。”清陈天华《中国革命史论》第一章:“是不知今日万事皆当开一新纪元,不得援旧闻以相难。”
【子】〔古文〕《唐韻》卽里切《集韻》《韻會》《正韻》祖似切,音梓。《說文》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入,以爲稱。《徐鍇曰》十一月夜半,陽氣所起。人承陽,故以爲稱。又《廣韻》息也。《增韻》嗣也。《易·序卦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白虎通》王者父天母地曰天子。天子之子曰元子。《書·顧命》用敬保元子釗。又《儀禮·喪服》諸侯之子稱公子。又凡適長子曰冢子,卽宗子也。其適夫人之次子,或衆妾之子,曰別子,亦曰支子。《禮·曲禮》支子不祭,祭必告於宗子。又男子之通稱。《顏師古曰》子者,人之嘉稱,故凡成德,謂之君子。
【官】〔古文〕《唐韻》古丸切《集韻》《韻會》《正韻》沽歡切,音觀。《說文》吏事君也。《玉篇》宦也。《論語·撰考》黃帝受地形,象天文,以制官。《周禮·天官疏》上古以雲鳥紀官,六官之號見於唐虞,堯育重黎之後,羲氏和氏之子,使掌舊職天地之官。其時官名,蓋曰稷曰司徒,是天官稷也,地官司徒也。又分命仲叔,使掌四時之官,春爲秩宗,夏爲司馬,秋爲士,冬爲共工。共工,冬官也。合稷與司徒,是六官之名見也。夏之官百有二十,公卿大夫元士,具列其數,殷之官二百四十,至周三百六十而大備,故曰設官分職,以爲民極。又《增韻》職也,使也,公也
【西蜀】川省。古为蜀地,因在西方,故称“西蜀”。唐杜甫《诸将》诗之五:“西蜀地形天下险,安危须仗出羣材。”元揭傒斯《云锦溪棹歌》:“西蜀锦江那得似,西湖緑水更须怜。”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