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夏斯临结集时,满堂云水复明谁
诗句 | 读音 |
---|---|
九夏斯临结集时 | 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平 平 拼音: jiǔ xià1línjié|jiējíshí |
满堂云水复明谁 | 平仄: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mǎn tángyún shuǐfùmíng2 |
九夏斯临结集时,满堂云水复明谁释义
【九夏】1.古乐名。《周礼·春官·钟师》:“钟师掌金奏。凡乐事以钟鼓奏九夏:《王夏》、《肆夏》、《昭夏》、《纳夏》、《章夏》、《齐夏》、《族夏》、《裓夏》、《驁夏》。”郑玄注:“九夏皆诗篇名,颂之族类也。此歌之大者,载在乐章,乐崩亦从而亡。”清夏炘《学礼管释·释九夏乐章》:“九夏皆门庭之乐也。《周礼·大司乐》:‘王出入则令奏《王夏》;尸出入则令奏《肆夏》;牲出入则令奏《昭夏》。’出入,谓出门入门也。”《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六·唐祀九宫贵神乐章》:“金奏九夏,圭陈八薌。”2.夏季,夏天。晋陶潜《荣木》诗序:“日月推迁
【斯】〔古文〕《廣韻》息移切《集韻》《韻會》相支切,音私。《說文》析也。《爾雅·釋言》斯,離也。《註》齊曰斯。《詩·風》墓門有棘,斧以斯之。《箋》維斧可以開析之。《呂覽·報更篇》趙宣孟見桑下餓人,與之脯一朐,曰斯食之。《註》斯,析也。又《爾雅·釋詁》斯,此也。《易·解卦》朋至斯孚。《詩·召南》何斯違期。又《詩·小雅》鹿斯之奔。《疏》此鹿斯與斯柳斯,斯皆辭也。又《禮·玉藻》二爵而言言斯。《註》斯,猶耳也。《疏》耳是助句之辭。又卽也。《書·金縢》大木斯拔。又賤也。《後漢·左雄傳》郞官部吏,職斯祿薄。《註》斯,賤也。
【结】《廣韻》《正韻》古屑切《集韻》《韻會》吉屑切,音拮。《說文》締也。《易·繫辭》上古結繩而治。《詩·檜風》我心蘊結兮。又《曹風》心如結兮。《疏》如物之裹結。《禮·曲禮》德車結旌。《註》結,謂收斂之也。《疏》結,纏其旒著於竿也。《前漢·五行志》衣有襘,帶有結。《註》結,締結之結也。又《博雅》曲也。又《玉篇》要也。又《集韻》胡計切,音系。《前漢·張釋之傳》跪而結之。《註》師古曰:結,讀曰係。又《集韻》激質切,音吉。義同。又《集韻》吉詣切,音計。《前漢·陸賈傳》尉佗魁結箕踞。《註》師古曰:結,讀曰髻。
【集】〔古文〕雦《唐韻》《廣韻》《韻會》《正韻》秦入切《集韻》《類篇》籍入切,音箿。《說文》本作雧。羣鳥在木上也。《詩·周南》集于灌木。又《廣韻》就也,成也。《書·武成》大統未集。《傳》大業未就。《詩·小雅》我行旣集。《箋》集,猶成也。又《韻會》雜也。《孟子》是集義所生者。《註》集,雜也。又《廣韻》衆也。又《廣韻》安也。《史記·曹參世家》問所以安集百姓。又《玉篇》合也。《廣韻》聚也,會也,同也。《史記·秦始皇紀》天下雲集響應。《前漢·鼂錯傳》動靜不集。《註》師古曰:集,齊也。《史記·司馬相如傳》鱗集仰流。又《左
【时】〔古文〕旹《唐韻》《集韻》《韻會》市之切《正韻》辰之切,音蒔。《說文》四時也。《釋名》四時,四方各一時。時,期也,物之生死各應節期而至也。《書·堯典》敬授人時。《傳》敬記天時以授人也。《又》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禮·孔子閒居》天有四時,春秋冬夏。《淮南子·天文訓》隂陽之專精爲四時。《又》三月而爲一時。又《韻會》辰也,十二時也。又《廣韻》是也。《書·堯典》黎民於變時雍。《傳》時,是也。《詩·大雅》曰止曰時,築室于兹。《朱傳》可以止于是,而築室矣。又《博雅》伺也。《論語》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
【满堂】1.充满堂上。《楚辞·九歌·东皇太一》:“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驛坐者满堂。”《花城》1981年第6期:“‘唷喂!--都满堂了。’我听到身后一个女人的、浓重的川西口音。”2.整个堂上。《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当下满堂嬉笑,一片寒暄。”3.春秋、战国时楚地。即两棠。在今河南省荥阳县西南,为险要之地。汉桓宽《盐铁论·险固》:“楚有汝渊、满堂之固而灭於秦。”4.代指金玉。语出《老子》:“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南朝梁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之一:“今欲使朕
【云水】1.云与水。唐杜甫《题郑十八著作丈故居》诗:“台州地阔海冥冥,云水长和岛屿青。”宋陆游《长相思》词:“云千重,水千重,身在千重云水中。”明贾仲名《金安寿》第三折:“这堝里云水林峦,甚么去处。”2.谓漫游。漫游如行云流水的飘泊无定,故称。唐黄滔《寄湘中郑明府》诗:“莫耽云水兴,疲俗待君痊。”明高启《太湖》诗:“我性好游观,夙负云水债。”清施峻《中途见雁》诗:“云水家何在,风尘味已諳。”3.指僧道。僧道云游四方,如行云流水,故称。唐项斯《日东病僧》诗:“云水絶归路,来时风送船。”《宋史·方技传下·莎衣道人》:
【复】〔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房六切,音伏。《說文》往來也。《廣韻》返也。《書·舜典》如五器卒乃復。《傳》復,還也。《詩·小雅》言歸思復。又《韻會》答也。《書·說命》說復于王。又《韻會》白也。《禮·曲禮》願有復也。又《韻會》反命也。《周禮·天官》諸臣之復。《註》復,報也,反也。《疏》謂羣臣受王命,使臣行之訖,反報於王也。又招魂曰復。《禮·檀弓》復盡愛之道也。《註》復謂招魂,庶幾其精氣之反。又興復。《諸葛亮·出師表》興復漢室,還於舊都。又姓。《正字通》元有復見心。又州名。《隋書·地理志》後周置復州
【明】〔古文〕朙《廣韻》武兵切《集韻》《韻會》《正韻》眉兵切,音鳴。《說文》照也。《易·繫辭》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又》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疏》日月中時,徧照天下,無幽不燭,故云明。《史記·歷書》日月成,故明也。明者,孟也。又《易·乾卦》大明終始。《疏》大明,曉乎萬物終始。又《易·乾卦》天下文明。《疏》有文章而光明。又《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疏》照臨四方謂之明。又《書·舜典》黜陟幽明。《傳》升進其明者。又《書·太甲》視遠惟明。《疏》謂監察是非也。又《洪範》視曰明。《傳》必淸審。又《詩·小雅》祀事孔明。《
【谁】《五音集韻》是爲切《玉篇》是推切,音垂。《說文》何也。《玉篇》不知其名也。《易·同人》出門同人。又誰咎也。《詩·召南》誰其尸之,有齊季女。《左傳·隱元年》其誰曰不然。《老子·道德經》吾不知誰之子。《莊子·天運篇》子生,五月而能言,不至乎孩而始誰。《註》未至孩童,便知人之姓名爲誰。又《爾雅·釋訓》誰昔昔也。《詩·國風》誰昔然矣。《傳》猶言疇昔也。郭璞曰:誰,發語辭。又《正韻》誰何,詰問也。《前漢·賈誼傳》利兵而誰何。《師古註》問之爲誰也。又《前漢·五行志》大誰卒。《師古註》主問非常之人,云姓名是誰也。大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