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旧山增秀绝,二南新格变风骚

九子旧山增秀绝,二南新格变风骚

诗句读音
九子旧山增秀绝平仄:仄 仄 仄 平 平 仄 平
拼音: jiǔ zǐjiù shānzēngxiù jué
二南新格变风骚平仄:仄 平 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èrnán|nāxīn gébiànfēng sāo

九子旧山增秀绝,二南新格变风骚释义

【九子】尾宿九星。《史记·天官书》:“尾为九子。”司马贞索隐引宋均云:“属后宫场,故兼九子,子必九者,取尾有九星也。”《晋书·天文志上》:“尾亦为九子,星色欲明均明,大小相承,则后宫有敍,多子孙。”2.九个儿子。《尸子》卷下:“舜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国,尧闻其贤……妻之以媓媵以娥,九子事之而託天下焉。”《楚辞·天问》:“女岐无合,夫焉取九子?”王逸注:“女岐,神女;无夫而生九子。”汉焦赣《易林·乾之蛊》:“彭祖九子,据德不殆。”宋苏轼《次韵刘景文送钱蒙仲》:“送尽青云九子,归去扁舟五湖。”3.指尧的九位贤臣

【旧山】故乡;故居。《文选·谢灵运<过始宁墅>诗》:“剖竹守沧海,枉帆过旧山。”吕延济注:“谓枉曲船帆,来过旧居。”唐高适《封丘作》诗:“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且迟迴。”唐贾岛《寄宋州田中丞》诗:“旧山期已久,门掩数畦蔬。”2.旧茔。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终制》:“先君先夫人皆未还建鄴旧山,旅葬江陵东郭。”按,《汉书·地理志下》“非独为奉山园”颜师古注引如淳曰:“《黄图》谓陵冢为山。”汉

【增】《唐韻》作滕切《集韻》《韻會》咨騰切《正韻》咨登切,音曾。《說文》益也。一曰重也。《詩·小雅》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史記·黃霸傳》戸口歲增。又衆也。《詩·魯頌》烝徒增增。又與層通。增城漢宮。見前城字註。《揚雄·甘泉賦》增宮參差。又與曾通。又《廣韻》《集韻》《韻會》子鄧切《正韻》子孕切,音橧。賸也。

【秀绝】超群。蒋光慈《少年飘泊者》十一:“我所以永远地不能忘却她,还不是因为她貌的美丽和才的秀绝,而是因为她是我唯一的知己。”汉

【二】〔古文〕弍《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而至切,音樲。地數之始,卽偶之兩畫而變之也。《易·繫辭》分而爲二,以象兩。《左傳·定四年》衞侯將會,使祝佗從。佗曰:若又共二徼大罪也。《註》謂兼二職。《荀子·議兵篇》權出於一者强,權出於二者弱。《史記·韓信傳》功無二於天下。《前漢·嚴助傳》詔曰:子在朕前之時,知略輻輳,以爲天下少雙,海內寡二。又巽二,風神名。又古貨布文帝字。見《六書略》。字上下畫均齊。上畫短者,乃古文上字也。今相仍上短下長作二字,非。貳。二。漢典考證:〔《左傳·定四年》衞侯將會,使祝佗從。佗曰,若

【南】〔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那含切,音男。《說文》草木至南方,有枝任也。《徐曰》南方主化育,故曰主枝任也。《前漢·律歷志》太陽者,南方。南,任也。陽氣任養物,於時爲夏。《白虎通》八月之律,謂之南呂何。南者,任也。言陽氣尚有任生薺麥也。又樂名。《詩·小雅》以雅以南。《韻會》南亦雅樂名,猶九夏也,南夏皆文明之方,故名南。周南召南,亦樂名。又姓。《韻會》魯大夫南遺。《宋書·律志》班左並馳,董南齊轡。又雙南,金也。《范仲淹金在鎔賦》英華旣發,雙南之價彌高。鼓鑄未停,百鍊之功可待。又《翻譯名義》合掌作禮

【新格】。《新唐书·刑法志》:“唐兴,高祖入京师,约法十二条……武德二年,颁新格五十三条。”《宋史·真宗纪二》:“颁考试进士新格。”2.诗文的新格调。唐殷文圭《寄贺杜荀鹤及第》诗:“九子旧山增秀絶,二《南》新格变风骚。”宋王安石《次韵陆定远以谪往来求诗》:“行吟强欲偷新格,自笑何能到万分。”

【变】〔古文〕《唐韻》祕戀切《廣韻》彼眷切。《集韻》《韻會》彼卷切,鞭去聲。《說文》更也。《小爾雅》易也。《廣韻》化也,通也。《增韻》轉也。《正韻》攺也。《易·乾卦》乾道變化。《易解》自有而無謂之變,自無而有謂之化。《禮·王制》一成而不可變。《註》更也。《周禮·夏官·司爟》四時變國火,以救時疾。《註》變,猶易也。《前漢·循吏傳》漢家承敝通變。又動也。《禮·檀弓》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變。《註》變,動也。《荀子·議兵篇》機變不張。《註》謂器械變動攻敵也。又權變。《前漢·魏豹傳贊》張耳、韓信皆徼一時之權變,以詐力成功

【风骚】1.指《诗》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宋书·谢灵运传论》:“原其飇流所始,莫不同祖《风》《骚》。”唐贾岛《喜李馀自蜀至》诗:“往来自此过,词体近《风》《骚》。”清姚莹《论诗绝句》之二:“辛苦十年摹汉魏,不知何故远《风》《骚》。”2.借指诗文。唐高适《同崔员外綦毋拾遗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诗:“晚晴催翰墨,秋兴引风骚。”宋苏舜钦《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诗:“留连日日奉杯宴,殊无閒隙吟风骚。”蒋光慈《少年飘泊者》八:“今天到某秀才家里写几张字画,明天到某一教书馆里谈论点风骚,倒也十分有趣。”3.借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