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絮交懽远,琵琶寄恨深

鸡絮交懽远,琵琶寄恨深

诗句读音
鸡絮交懽远平仄:平 仄 平 仄
拼音: jī xùjiāoyuǎn|yuàn
琵琶寄恨深平仄:平 仄 仄 平
韵脚:下平二十一侵
拼音: pí pájì hènshēn

鸡絮交懽远,琵琶寄恨深释义

【鸡絮】鸡和用酒浸的绵絮。相传汉徐穉以此祭奠黄琼。见《后汉书·徐穉传》。宋刘克庄《风入松》词:“昔人徒步陈鸡絮,愧公家,僕马觥罍。”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有蜀人史叔夜者,怀鸡絮,号慟墓前,其家大喜,因厚遗之。”参见“隻鸡絮酒”。

【交】〔古文〕《廣韻》古肴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肴切,音郊。《小爾雅》俱也。《廣韻》共也,合也。《易·泰卦》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又友也。《易·繫辭》上交不諂,下交不凟。《禮·郊特牲》爲人臣者無外交,不敢貳君也。又交交,鳥飛貌。《詩·秦風》交交黃鳥。又交加,參錯也。《前漢·劉向傳》章交公車。又州名,南越地,漢置交州。《書·堯典》申命羲叔宅南交。《蔡傳》南交,南方交趾地。又衣領也。《揚子·方言》衿謂之交。又同蛟。《前漢·高帝紀》則見交龍於上。《史記》作蛟。又同鵁。《司馬相如·上林賦》交精旋目。卽鵁鶄。漢典考證

【远】〔古文〕《廣韻》雲阮切《集韻》《韻會》雨阮切,爰上聲。《說文》遼也。《廣韻》遙遠也。《正韻》指遠近定體也。又《廣韻》《集韻》《韻會》于願切《正韻》于怨切,爰去聲。《正韻》遠之也。遠近之遠上聲,如《詩》其人則遠之類。遠離之遠去聲,如《論語》敬鬼神而遠之之類是也。又叶于員切,音淵。《詩·小雅》爾之遠矣,民胥然矣。 俗作逺。

【琵琶】乐器。初名批把,见《释名·释乐器》。此类乐器原流行于波斯、阿拉伯等地,汉代传入我国。后经改造,圆体修颈,有四弦、十二柱,俗称“秦汉子”。一说,我国秦末,百姓苦长城之役,弦鼗而鼓之,琵琶即始于此。(见晋傅玄《〈琵琶赋〉序》。)南北朝时又有曲项琵琶传入我国,四弦,腹呈半梨形,颈上有四柱,横抱怀中,用拨子弹奏,即现今琵琶的前身。唐宋以来经不断改进,柱位逐渐增多,改横抱为竖抱,废拨子,改用手指弹奏。现今民间的琵琶有十七柱,通常称四相十三品,革新的琵琶有六相十八品;后者能弹奏所有半音,技法丰富,成为重要的民族独奏乐

【寄恨】寄托愁怨憾恨的情意。唐刘禹锡《伤愚溪》诗引:“柳子殁三年,有僧游零陵,告余曰:‘愚溪无復曩时矣!’一闻僧言,悲不能自胜,遂以所闻为七言以寄恨。”唐李商隐《夜思》诗:“寄恨一尺素,含情双玉璫。”宋乐史《杨太真外传》卷下:“上既悼念贵妃,因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

【深】〔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式針切,音。水名。《說文》水出桂陽南平,西入營道。又邃也。《增韻》深者,淺之對。《詩·邶風》深則厲,淺則揭。又深微也。《易·繫辭》惟深也能通天下之志。又藏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必深其爪。又衣名。《禮·深衣疏》衣裳相連,被體深邃,故謂之深。又州名。《韻會》後漢博陸郡,隋置深州。《廣輿記》今屬眞定府。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式禁切,音諗。度淺深曰深。《周禮·地官》以土圭測土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