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玉莲花藏,缄珠贝叶扃

寄玉莲花藏,缄珠贝叶扃

诗句读音
缄珠贝叶扃平仄:平 平 仄 平 平
韵脚:下平十五青
拼音: jiānzhū bèiyè|xiéjiōng
寄玉莲花藏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韵脚:下平十一唐
拼音: jìyù liánhuācáng|zàng

寄玉莲花藏,缄珠贝叶扃释义

【缄】《廣韻》古咸切《集韻》《韻會》居咸切,音監。《說文》束篋也。《廣韻》緘封。《家語》孔子觀周廟,有金人,三緘其口。《莊子·齊物論》其厭也如緘。又《集韻》公陷切,減去聲。棺旁所以繫縴者。又與咸通。《禮·喪大記》大夫士以咸。《註》咸讀爲緘也。《釋名》棺束曰緘。緘,函也,古者棺不釘也。

【珠贝】之贝,泛指珍珠宝贝。《管子·侈靡》:“若江湖之大也,求珠贝者不舍也。”南朝梁江淹《贻袁常侍》诗:“珠贝性明润,兰玉好芳坚。”宋苏轼《与封守朱朝请书》:“某方治此书,得之颇有所开益。拜赐之重,若获珠贝。”清唐孙华《冬日书怀》诗之二:“餘皇张旌旟,冶女炫珠贝。”2.指白地红纹的贝壳,可以入药。珠,通“朱”。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介部二·贝子》:“素质红章,谓之珠贝。”珠,一本作“朱”。

【叶】《玉篇》古文協字。《後漢·律曆志》叶時月正日。餘詳十部六畫。又《集韻》同旪。《前漢·五行志》次四曰旪用五紀。《註》師古曰,旪讀曰叶。又《正韻》同汁。《張衡·西京賦》五位相汁,以旅于東井。《註》汁、叶同。(葉)《唐韻》與涉切《集韻》《正韻》弋涉切,音枼。《說文》草木之葉。《陸游詩註》吳人直謂桑曰葉。又世也。《詩·商頌》昔在中葉,有震且業。又《博雅》聚也。又書冊。《歐陽修曰》唐人藏書皆作卷軸,後有葉子,似今策子。又姓。《通志·氏族略》葉氏,舊音攝,後世與木葉同音。又與通。《儀禮·士冠禮》贊者洗於房中,側酌醴,

【扃】〔古文〕《唐韻》古熒切《集韻》《韻會》《正韻》涓熒切,音駉。《說文》外閉之關也。《禮·曲禮》入戶奉扃。《註》扃,門關木也。入戶之時,兩手當心,如奉扃然,雖瞻視而不回轉,嫌於干人私也。又車前橫木。《左傳·宣十二年》楚人惎之脫扃。《註》扃,車上橫木,所以約車上之兵器。又《集韻》犬迥切,音褧。扃扃,明察也。又與鉉通。《儀禮·士喪禮》右人左執七抽扃。《註》扃卽鉉字。

【寄】《唐韻》《集韻》《韻會》居義切《正韻》吉器切,音記。《說文》托也。《增韻》寓也。《周語》國無寄寓。《註》不爲廬舍以寄羈旅之客也。又《齊語》管子曰:作內政而寄軍令焉。又《廣韻》附也。《增韻》傳也。《禮·王制》東方曰寄。《註》東方通言之官,謂傳寄東方之言也。又郊遂寄棘,屛退不率敎者於遠方曰寄。又《史記·酷吏傳》請寄無所聽。《註》請寄,猶囑托也。又寄生,草名。又寄居,小蟹名。

【玉莲】1.白莲。唐杜牧《华清宫》诗:“零叶翻红万树霜,玉莲开蘂暖泉香。”元贯云石《蟾宫曲》:“明月冷亭亭玉莲,荡轻香散满湖船。”2.白石雕成的莲花。唐郑嵎《津阳门》诗:“刻成玉莲喷香液,漱迴烟浪深逶迤。”3.指荷叶杯,酒杯之一种。元张可久《寨儿令·桃源亭上》曲:“倒玉莲,散金钱,先生醉骑鹤上天。”

【花】〔古文〕蘤《唐韻》《集韻》《正韻》呼瓜切,音譁。《正字通》草木之葩也。《歐陽修·花品序》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稱牡丹則直曰花。又地名。《廣州志》南海縣有花田。又姓。唐有花驚定。《杜甫詩》成都猛將有花卿。《通志·氏族略》宋有尚書郞花尹。又《韻補》音訶。《棗據詩》延首觀神州,廻晴盻曲阿。芳林挺修榦,一歲再三花。 《說文》本作華。榮也。从艸,鄭氏曰:,象華葉垂敷之形,亏象蔕萼也。《唐韻古音》按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或是後人攺易。唯《後漢書·李諧·述身賦》曰:樹先春而動色,草迎歲而發花。

【藏】〔古文〕匨《唐韻》昨郞切《正韻》徂郞切,音鑶。《說文》匿也。《易·乾·文言》潛龍勿用,陽氣潛藏。又蓄也。《易·繫辭》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又兹郞切,音臧。草名。《司馬相如·子虛賦》其埤濕,則生藏莨、蒹葭。《註》藏莨,草中牛馬芻。又才浪切,音臓。《禮·月令》謹蓋藏。《晉語》文公之出也,豎頭須,守藏者也,不從。又與臓通。《周禮·天官·疾醫》參之以九藏之動。《註》正藏五,又有胃、膀胱、大腸、小腸。《疏》正藏五者,謂心、肝、脾、肺、腎,氣之所藏。《白虎通》人有五藏六府,何法,法五行六合也。 《說文》《漢書》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