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杨员外,山寒少茯苓

寄语杨员外,山寒少茯苓

诗句读音
山寒少茯苓平仄: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1hánshǎo|shàofú líng
寄语杨员外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拼音: jì yǔyángyuán wài

寄语杨员外,山寒少茯苓释义

【山】《廣韻》所閒切《集韻》《韻會》師閒切《正韻》師姦切,與刪音同。《說文》山宣也。宣氣散生萬物,有石而高也。《徐曰》象山峰起之形。《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書·禹貢》奠高山大川。《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周禮》謂之鎮。《鄭註》鎮名山安地德者也。又《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

【寒】〔古文〕《唐韻》胡安切《集韻》《韻會》《正韻》河干切,音韓。《說文》東也。本作。从人在宀下,从茻薦覆之,下有仌。仌,水也。隸省作寒。《釋名》寒,捍也。捍,格也。《玉篇》冬時也。《易·繫辭》日月運行,一寒一暑。《書·洪範》庶徴曰燠,曰寒。《傳》煥以長物,寒以成物。又司寒,水神。《左傳·昭四年》黑牡秬黍,以享司寒。《註》司寒,元冥,水神也。又《周語》火見而淸風戒寒。《荀悅·申鑒》下有寒民,則上不具服。又窮窘也。《史記·范睢傳》范叔一寒至此哉。《宋史·同甫傳》畸人寒士皆賴之。又國名,在北海,平壽縣東寒亭。《史記

【少】《唐韻》書沼切《韻會》始紹切,燒上聲。《說文》不多也。从小丿聲。《徐曰》丿音夭。《禮·禮器》禮有以少爲貴者,謂天子一食,諸侯再,大夫士三,食力無數是也。食力,庶人也。又少頃,有閒也。《孟子》少則洋洋焉。又短也。訾人曰少之,猶稱人曰多之也。《史記·蘇秦傳》素習知蘇秦皆少之。又《廣韻》式照切《韻會》《正韻》失照切,燒去聲。《玉篇》幼也。《增韻》老之對也。《易·本義》兩儀者始,爲一畫,以分隂陽。四象者次,爲二畫,以分太少。又少儀。《禮記》篇名。少室,山名。又副貳也。《前漢·賈誼傳》於是爲置三少,皆上大夫也。曰少

【茯苓】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中医用以入药,有利尿、镇静等作用。《淮南子·说山训》:“千年之松,下有茯苓。”高诱注:“茯苓,千岁松脂也。”唐贾岛《赠牛山人》诗:“二十年中饵茯苓,致书半是老君经。”明焦竑《焦氏笔乘·医方》:“茯苓久服之,颜色悦泽,能灭瘢痕。”清陈维崧《洞仙歌·题<采芝图>为顾卓侯赋》词:“戏劚茯苓归,封寄轩辕。”

【寄语】,转告。南朝宋鲍照《代少年时至衰老行》:“寄语后生子,作乐当及春。”唐刘希夷《晚春》诗:“寄语同心伴,迎春且薄妆。”《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寄语昏污诸酷吏,远在儿孙近在身。”清纳兰性德《鹧鸪天·送梁汾南还时方为题小影》词:“凭寄语,劝加餐,桂花时节约重还。”陈毅《送人赴泰州谈判抗日合作》诗:“凭君寄语强梁辈,摩擦自戕慎厥初。”典

【杨】《唐韻》與章切《集韻》《韻會》余章切《正韻》移章切,音陽。《說文》木名。《爾雅·釋木》楊,蒲柳。詳柳字註。又《詩·秦風》隰有楊。《崔豹·古今註》白楊葉圓,靑楊葉長,栘楊圓葉弱蔕,微風大搖。又有赤楊,霜降則葉赤,材理亦赤。又黃楊。《埤雅》黃楊性堅緻難長,歲長一寸,閏年倒長一寸。又《博雅》白楊刀也。又縣名。《前漢·地理志》楊縣屬河東郡。又姓。《姓苑》出弘農、天水二望。又叶以征切,音盈。《馬融·廣成頌》珍林嘉樹,建木叢生。椿梧栝柏,柜柳楓楊。

【员外】以外的官员,后世因此类官职可以捐买,故富豪皆称员外。《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一个开线铺的员外张士廉年过六旬,妈妈死后,孑然一身,并无儿女。”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不是什么员外,俺们这里有几贯钱的人,都称他做员外,无过是个土财主,没品职的。”郭沫若《洪波曲》第十四章五:“他颇有点员外的风度,招待起朋友来倒还洒脱得很。”参见“员外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