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常哂触蛮,安肯分济川

居常哂触蛮,安肯分济川

诗句读音
居常哂触蛮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 jū chángshěnchù mán
安肯分济川平仄:平 仄 平 仄 平
拼音: ānkěnfēn|fènjì chuān

居常哂触蛮,安肯分济川释义

【居常】遵常例,守常道。《左传·昭公十三年》:“芈姓有乱,必季实立,楚之常也。获神,一也。有民,二也。令德,三也。宠贵,四也。居常,五也。”《文选·谢灵运<登石门最高顶诗>》:“居常以待终,处顺故安排。”吕向注:“居常道以待终天年。”唐王绩《晚年叙志示翟处士》诗:“自有居常乐,谁知身世忧。”2.平时;经常。《史记·淮阴侯列传》:“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后汉书·崔瑗传》:“瑗爱士,好宾客,盛情肴膳,单极滋味,不问餘产。居常蔬食菜羹而已。”宋陈造《即事》诗:“海声不为无风静,山色居常带雾昏。”明唐顺之《祭有怀

【哂】〔古文〕听《廣韻》式忍切《集韻》《韻會》《正韻》矢忍切,音矧。《玉篇》笑也。《正韻》微笑。一曰大笑。《論語》夫子哂之。《集韻》本作弞。或作吲。○按《廣韻》弞哂分見,哂專訓笑,弞訓笑不壞顏,似微有別。《集韻》合爲一,非。zdic.net漢典

【触蛮】《庄子·则阳》:“有国於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於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触和蛮,古代寓言中蜗牛角上的两个小国。后因以“触蛮”称因争细微私利而兴师动众。清黄遵宪《旋军歌》之八:“何洲何地争触蛮,看余马首旋。”赵朴初《拟寒山》诗:“杀声动天地,触蛮酣大战。”

【安】《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寒切,案平聲。《說文》靜也,从女,在宀下。《廣韻》徐也,止也。《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註》安安,自然性之也。《益稷》安汝止。《註》謂止於至善也。又寧也,定也。《書·臯陶謨》在知人,在安民。《齊語》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又危之對也。《前漢·賈誼傳》置之安處則安,置之危處則危。又佚樂也。《禮·表記》君子莊敬日强,安肆日偸。《左傳·僖二十三年》懷與安實敗名。又《諡法》和好不爭曰安。又何也。《禮·檀弓》吾將安仰。《楚辭·天問》九天之際,安放安屬。又與焉同。《正字通》安之於

【肯】〔古文〕《正韻》苦等切,音懇。《爾雅·釋言》肯,可也。《詩·衞風》惠然肯來。《箋》可也。《前漢·高帝紀》高帝數讓,衆莫肯爲。又《集韻》可亥切,音愷。《字林》著骨肉也。《莊子·養生主》技經肯綮之未嘗。《註》著骨肉也。肯,著也。 《集韻》或作肎肻。又。

【分】《唐韻》府文切《集韻》《韻會》方文切,音餴。《說文》別也。从八刀,刀以分別物也。《易·繫辭》物以羣分。又《增韻》裂也,判也。又《廣韻》賦也,施也。《增韻》與也。又《玉篇》隔也。又《前漢·律歷志》一黍之廣爲一分。分者,自三微而成著,可分別也。又半也。《公羊傳·莊二年》師喪分焉。《荀子·仲尼篇》以齊之分,奉之而不足。又徧也。《左傳·哀元年》熟食者分,而後敢食。又與紛通。《荀子·儒效篇》分分乎其有終始也。《淮南子·繆稱訓》禍之生也分分。《註》猶紛紛。又《周禮·天官》以待國之匪頒。《註》匪讀爲分。又《唐韻》扶問切

【济川】犹渡河。语出《书·说命上》:“爰立作相,王置诸其左右。命之曰:‘朝夕纳诲,以辅台德。若金,用汝作礪;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后多以“济川”比喻辅佐帝王。唐独孤及《庚子岁避地至玉山酬韩司马所赠》诗:“已无济川分,甘作乘桴人。”明张居正《再谢御书疏》:“期少效济川调鼎之用,庶以答天高地厚之恩。”清顾炎武《赠黄职方师正》诗:“黄君济川才,大器晚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