惧离其寝寐,百忧伤性灵
惧离其寝寐,百忧伤性灵释义
【百】〔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博陌切,音伯。《說文》十十也。从一白。數十十爲一百。百,白也。十百爲一貫。貫,章也。《徐曰》章,以詩言之一章也。百亦成數。會意字。《前漢·律歷志》紀于一,協于十,長于百,大于千,衍于萬。又眾多也。《易·繫辭》百官以治。《書·堯典》平章百姓。《後漢·明帝紀》百蠻貢職。又百里,劒名。百錬,刀名。見《古今注》。又百鷯。鳥名。見《大戴禮》。又百足,蟲名。《博物志》百足,一名馬蚿。又百合,草名。《譚子化書》山蚯化爲百合。又地名。隋百泉縣,唐百文縣。又國名。《北史·百濟傳》百濟
【忧伤】悲伤。《诗·小雅·小弁》:“我心忧伤,惄焉如擣。”唐韩愈《重云李观疾赠之》诗:“小人但咨怨,君子惟忧伤。”曹禺《日出》第四幕:“[陈白露]缓缓回过身来,神色忧伤。”汉
【性灵】1.内心世界。泛指精神、思想、情感等。《晋书·乐志上》:“夫性灵之表,不知所以发於咏歌;感动之端,不知所以关於手足。”唐孟郊《怨别》诗:“沉忧损性灵,服药亦枯槁。”清秋瑾《精卫石》弹词第一回:“只有英雄忠义辈,肉身虽死性灵存。”杨朔《望南山》:“在人们眼里,大南山似乎不是没有性灵的石头,倒像最知心知意的亲人,有什么酸甜苦辣的话,都可以对他说。”2.性情。唐元稹《有鸟》诗之二:“有鸟有鸟毛似鹤,行步虽迟性灵恶。”宋徐铉《病题》诗:“性灵慵懒百无能,唯被朝参遣夙兴。”3.智慧,聪明。唐段安节《乐府杂录·琵琶》
【惧】〔古文〕愳《唐韻》其遇切《集韻》《韻會》衢遇切,音具。《說文》恐也。从心瞿聲。或省作瞿。又《集韻》俱遇切《正韻》居遇切,音屨。《集韻》無守貌。又《集韻》懽俱切,音劬。亦恐也。《前漢·惠帝贊》聞叔孫通之諫,則懼然。《東方朔傳》吳王懼然易容。
【离】〔古文〕《廣韻》丑知切《集韻》《正韻》抽知切,音摛。同魑。又《韻會》鄰知切。同離。明也,麗也。易卦名。又散也,違也。《晉書·宣帝紀》司馬公尸居餘氣,形神已离。亦同離。(離)《唐韻》呂支切《集韻》《韻會》鄰知切,音驪。《說文》黃倉庚也,鳴則蠶生。从隹离聲。《玉篇》亦作鸝。《廣韻》今用鸝爲鸝黃,借離爲離別。《集韻》或作鵹。又卦名。《易·離卦》彖曰:離,麗也。《玉篇》離,明也。又《玉篇》散也。《廣韻》近曰離,遠曰別。《揚子·方言》參蠡,分也。秦晉曰離。《易·乾卦》進退無恆,非離羣也。《待王風》有女仳離。又《玉篇
【其】〔古文〕丌亓《唐韻》《集韻》《韻會》渠之切《正韻》渠宜切,音碁。《韻會》指物之辭。《易·繫辭》其旨遠,其辭文。《詩·大雅》其在于今。又助語辭。《書·西伯戡黎》今王其如台。《詩·周南》灼灼其華。《玉篇》辭也。又姓。《韻會》漢陽阿侯其石。又《唐韻》《集韻》《韻會》居之切,音姬。《韻會》語辭。《書·微子》若之何其。《詩·小雅》夜如何其。又人名。《史記·酈生傳》酈生食其者,留高陽人也。《註》正義曰:酈食其,三字三音,讀曆異幾。《前漢·楚元王傳》高祖使審食其留侍太上皇。《註》師古曰:食音異,其音基。又山名。《前漢·
【寝寐】睡卧。汉司马相如《长门赋》:“忽寝寐而梦想兮,魂若君之在傍。”句道兴本《搜神记》:“兰即夜中梦见亡母语兰曰:‘新妇烧我面痛。’寝寐心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