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惟白帽,过客漫朱轮

居民惟白帽,过客漫朱轮

诗句读音
居民惟白帽平仄:平 平 平 平 仄
拼音: jū mínwéibái mào
过客漫朱轮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guò kèmànzhū lún

居民惟白帽,过客漫朱轮释义

【居民】1.居住在某一地方的人。《战国策·楚策一》:“有偏守新城,而居民苦矣。”唐柳宗元《憎王孙文》:“居民怨苦兮号穹旻。”《宣和遗事》后集:“次经过平顺州,入城,屋甚雄壮,居民繁密,市井中货易类燕京。”元柯丹邱《荆钗记·团圆》:“我这公祖少年老成,居民无不瞻仰。”清和邦额《夜谭随录·癫犬》:“粤西某村,居民数千家,俗尚蓄犬以为食。”巴金《家》九:“差不多每天都发生兵士跟学生的小冲突,闹得全城居民惊惶不安。”2.使民安居。《礼记·王制》:“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

【惟】〔古文〕《唐韻》以追切《集韻》《韻會》夷隹切,音維。《說文》凡思也。从心隹聲。《玉篇》有也,爲也,謀也,伊也。又語辭也。《毛晃曰》有是惟之惟,書濟河惟兗州之類。有思惟之惟,書視遠惟明,詩載謀載惟之類。有惟獨之惟。書惟王不邇聲色之類。又姓。又《正韻》無非切,音微。義同。◎按《說文》从心隹聲,則梁韻弋隹切,唐韻以追切,宋韻夷隹切,切喩母也。獨正韻竟作無非切,則切微母矣。

【白帽】1.即白纱帽。《宋书·明帝纪》:“坐定,休仁呼主衣白帽代之,令备羽仪。”参见“白纱帽”。2.白色帽子。唐杜甫《别董颋》诗:“当念著白帽,采薇青云端。”宋梅尧臣《次韵和吴正伸以予往南陵见寄兼惠新酝早蟹》:“入门得寄诗,欲览整白帽。”3.白布帽。旧时丧服。俗称白包头。《南史·梁安成康王秀传》:“及薨,四川人裂裳为白帽哀哭以迎送之。”清魏源《默觚下·治篇二》:“商君车裂而秦人不怜,武侯则巷祭路哭,白帽成俗。”4.指回民。回族戴白包帽,故称。清黄遵宪《乌之珠歌》:“黄巾甫平白帽扰,战马每岁从周旋。”5.现代医务、

【过客】1.过路的客人;旅客。《韩非子·五蠹》:“非疏骨肉爱过客也,多少之心异也。”南朝梁何逊《拟轻薄篇》:“乌飞过客尽,雀聚行龙匿。”元宋本《水木清华亭记》:“我犹以近城郭,过客伙,往往闻官府里巷事为可猒,别买小山敖山驛旁,筑亭其上。”吴组缃《山洪》一:“好像遇着一个横强的好汉:两手撑腰,仰面问天,有意伸出一只脚拦住去路,要和这远来的过客闹是寻非。”2.拜访客人。《史记·魏公子列传》:“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3.来客。宋沉括《梦溪补笔谈·异事》:“过客中无朝官,唯有陈秀公时为大理

【漫】《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莫半切,音縵。大水也。一曰水浸淫敗物。《揚子·方言》溼敝爲漫。又水名。《後漢·郡國志》成臯有漫水。又名。《水經注》橐水,出橐山,北流出谷,謂之漫。又漫漫,長遠貌。《左思·吳都賦》廓廣庭之漫漫。又雲色也。《尚書·大傳》卿雲爛兮,禮漫漫兮。又徧也。《公羊傳·宣三年》郊牛死,不言其所食,漫也。《註》徧食牛身。又放也。《前漢·藝文志》漫羨而無所歸心。又汗漫,渺茫貌。《關尹子·九藥篇》勿以汗漫曰道之廣。又澶漫,猶縱逸也。《莊子·馬蹄篇》澶漫爲樂。又川原之形。《張衡·西京賦》澶漫靡迤。

【朱轮】王侯显贵所乘的车子。因用朱红漆轮,故称。《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惲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位在列卿,爵为通侯。”李善注:“二千石皆得乘朱轮。”唐罗隐《送霅川郑员外》诗:“明时塞詔列分麾,东拥朱轮出帝畿。”清唐孙华《恕堂再次前韵见赠复次韵答之》:“知君仍世自鼎贵,朱轮十乘张彤幨。”2.借指禄至二千石之官。《汉书·李寻传》:“将军一门九侯,二十朱轮,汉兴以来,臣子贵盛,未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