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尝远宦踰沅湘,又向封川憩甘棠
诗句 | 读音 |
---|---|
君尝远宦踰沅湘 | 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jūn2yuǎn|yuànhuànyúyuán xiāng |
又向封川憩甘棠 | 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yòu4fēngchuānqìgān táng |
君尝远宦踰沅湘,又向封川憩甘棠释义
【君】〔古文〕《唐韻》舉云切《集韻》《韻會》拘云切,音軍。《說文》尊也。从尹,發號,故从口。《白虎通》君者,羣也,羣下歸心也。《易·師卦》大君有命。《書·大禹謨》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爲天下君。又凡有地者,皆曰君。《儀禮·子夏傳》君,至尊也。《註》天子,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晉語》三世仕家君之。又夫人亦稱君。《詩·鄘風》我以爲君。《傳》君國小君。《箋》夫人對君稱小君。《論語》邦君之妻,邦人稱之曰君夫人。稱諸異邦曰寡小君,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又子稱父母曰君。《易·家人》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又子孫稱先
【尝】《唐韻》市羊切《集韻》《韻會》辰羊切,音常。《說文》口味之也。从旨,尙聲。《詩·小雅》嘗其旨否。《前漢·郊祀志》百鬼迪嘗。《註》師古曰:嘗謂歆饗也。又《廣韻》試也。《戰國策》疑則少嘗之。《史記·越世家》請試嘗之。又《張耳餘傳》先嘗秦軍。又《廣韻》曾也。《論語》嘗從事於斯矣。又《玉篇》祭也。《爾雅·釋天》秋祭曰嘗。《註》嘗新穀。《詩·小雅》禴祠烝嘗。又《廣韻》姓也。《風俗通》孟嘗君之後。《玉篇》同甞。《集韻》或作。
【远】〔古文〕《廣韻》雲阮切《集韻》《韻會》雨阮切,爰上聲。《說文》遼也。《廣韻》遙遠也。《正韻》指遠近定體也。又《廣韻》《集韻》《韻會》于願切《正韻》于怨切,爰去聲。《正韻》遠之也。遠近之遠上聲,如《詩》其人則遠之類。遠離之遠去聲,如《論語》敬鬼神而遠之之類是也。又叶于員切,音淵。《詩·小雅》爾之遠矣,民胥然矣。 俗作逺。
【宦】《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胡慣切,音患。《說文》仕也。《禮·曲禮》宦學事師,非禮不親。《註》仕與學皆有師,以明道也。《左傳·宣二年》晉成公卽位,乃宦卿之適子,而爲之田,以爲公族。又《左傳·宣二年》宦三年矣。《註》宦,學也,學職事爲官也。又凡事人者皆曰宦。《越語》勾踐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吳。《左傳·僖十七年》子圉西質,妾爲宦女焉。《註》妾,晉惠公女名。宦謂宦事於秦爲妾也。又奄宦,中官也。《宋史·宦者傳》太宗不欲除王繼恩宣使,曰:朕讀前代史,不欲令宦官預政。宣使,執政之漸,止可授以他官。又姓。又叶胡玩
【踰】《集韻》《韻會》容朱切,音兪。《說文》越也。《博雅》遠也,渡也。《易·謙卦》而不可踰。《書·費誓》無敢攘踰垣牆。《禮·曲禮》禮不踰節。《左傳·隱元年》士踰月外姻至。《註》踰月,度月也。又《集韻》餘招切。與遙同。又椿俱切,音貙。義同。又勇主切。通作瘉。
【沅湘】水的并称。战国楚诗人屈原遭放逐后,曾长期流浪沅湘间。《楚辞·离骚》:“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汉刘向《九叹·远游》:“见南郢之流风兮,殞余躬於沅湘。”唐戴叔伦《过三闾庙》诗:“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郭沫若《汐集·题湘君与湘夫人》:“沅湘今日蕙兰焚,别有离忧罹此君。”
【又】《唐韻》于救切《集韻》《韻會》尤救切《正韻》爰救切,音宥。《說文》手也。象形。三指者,手之多,略不過三也。《韻會》偏旁作。又《廣韻》又,猶更也。又《韻補》叶夷益切,音亦。復也。《詩·小雅》人之齊聖,飮酒溫克。彼昏不知,壹醉日富。各敬爾儀,天命不又。富音偪。
【川】《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昌緣切,音穿。《釋名》穿也。穿地而流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天下之地埶,兩山之閒,必有川焉。《爾雅·釋水》湀闢流川。《註》通流。《疏》湀闢者,通流大川之別名也。《又》過辨回川。《註》旋流。《疏》言川中之水有回旋而流者。《蔡邕·月令章句》衆流注海曰川。《書·益稷》予決九川,距四海。《傳》決九州名川,通之至海。又《禹貢》奠高山大川。《傳》大川四瀆。《疏》川之大者,莫大於瀆。四瀆,謂江,河,淮,漢也。《呂氏春秋》何謂六川:河水、赤水、遼水、黑水、江水、淮水。《潘岳·關中記》涇、
【憩】《集韻》本作愒,或作憇,亦書作。《詩·召南》召伯所憩。
【甘棠】。即棠梨。《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陆玑疏:“甘棠,今棠梨,一名杜梨。”宋张孝祥《青玉案·饯别刘恭父》词:“甘棠庭院,芰荷香渚,尽是相思处。”2.《史记·燕召公世家》:“周武王之灭紂,封召公於北燕……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后遂以“甘棠”称颂循吏的美政和遗爱。汉王褒《四子讲德论》:“非有圣智之君,恶有甘棠之臣?”《隶释·汉赵相雍劝阙碑》:“至赵国府君,在官五载,莅政清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