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衡持国柄,柱石总朝经
钧衡持国柄,柱石总朝经释义
【柱石】1.顶梁的柱子和垫柱的础石。《汉书·师丹传》:“关内侯师丹端诚於国,不顾患难……确然有柱石之固。”唐元稹《有鸟》诗之九:“大厦虽存柱石倾,暗囓栋梁成蠧木。”清沉德潜《说诗晬语》卷下:“诗中韵脚,如大厦之有柱石,此处不牢,倾折立见。”叶圣陶《赤着的脚》:“﹝中山先生﹞虽然是六十将近的年纪,躯干还是柱石那样直挺。”2.比喻担当重任的人。《汉书·霍光传》:“将军为国柱石,审此人不可,何不建白太后,更选贤而立之。”元高文秀《渑池会》第二折:“与皇家作柱石,不比儿曹辈。”鲁迅《伪自由书·“多难之月”》:“总而言之,
【总】〔古文〕《廣韻》《正韻》作孔切《集韻》《韻會》祖動切,音摠。《說文》聚束也。《徐鉉曰》今俗作摠,非。《廣韻》合也,皆也。俗作惣。《書•伊訓》百官總巳。《左傳•僖七年》若總其罪人以臨之。《註》總,將領也。《前漢•揚雄傳》解扶桑之總轡。《註》總,結也。《屈原•離騷》紛總總其離合兮。《註》總總,猶繜繜,聚也。又《釋名》總,束髮也,總而束之也。《詩•齊風》總角丱兮。《疏》總聚其髮,以爲兩角。《儀禮•喪服》總六升。《註》總六升者,首飾象冠。又禾稾曰總。《書•禹貢》百里賦納總。《疏》總者,總下銍秸禾穗與稾,總皆送之。
【朝经】章制度。南朝梁任昉《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辞一官不减身累,增一职已黷朝经。”《旧唐书·宪宗纪下》:“今淮西一道,未达朝经,擅自继袭,肆行寇掠。”宋范仲淹《谢转给事中移知邓州表》:“臣敢不寅奉朝经,躬脩民政。”
【钧衡】政务重任。唐杨炯《<王勃集>序》:“幼有钧衡之略,独负舟航之用。”《三国演义》第一○四回:“臣亮赋性愚拙,遭时艰难,分符拥节,专掌钧衡,兴师北伐,未获成功。”2.喻指担负国家政务重任的人。宋范仲淹《遗表》:“因恳避於钧衡,爰就班於符竹。”3.比喻平衡公正。唐高适《留上李右相》诗:“钧衡持国柄,柱石总贤经。”孙钦善校注:“钧衡:平衡,公正。”
【持】《唐韻》直之切《集韻》《韻會》澄之切,音治。《說文》握也。《廣韻》執也。《詩·大雅·鳧鷖序》持盈守成。《疏》執而不釋謂之持,是手執之也。《禮·射義》持弓矢審固。《史記·秦始皇紀》大吏持祿取容。又把持也。《史記·酷吏傳》寧成爲任俠,持吏長短。又軍持,汲水具,梵語也,猶華言缾。《陸游詩》遊山雙不借,取水一軍持。《註》不借,草履名。又《正韻》知切,音馳。義同。又叶如切,音除。《古隴西行》淸白各異尊,酒上玉華疏。酌酒持與客,客言主人持。
【国柄】国家权柄。《管子·立政》:“大德不至仁,不可以授国柄。”三国魏曹操《薤露》诗:“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二三:“袁世凯窃去国柄,把中国重新投入黑暗的深渊。”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