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侯烜赫标肉谱,文正烈祖忠宣父
诗句 | 读音 |
---|---|
君侯烜赫标肉谱 | 平仄:平 平 仄 平 仄 仄 拼音: jūn hòuxuǎn hèbiāoròupǔ |
文正烈祖忠宣父 | 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拼音: wénzhèng|zhēngliè zǔ1xuān fù |
君侯烜赫标肉谱,文正烈祖忠宣父释义
【君侯】时称列侯而为丞相者。《战国策·秦策五》:“少庶子甘罗曰:‘君侯何不快甚也?’”此君侯指吕不韦,不韦封文信侯,为秦相。《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廷尉责曰:‘君侯欲反邪?’”2.汉以后,用为对达官贵人的敬称。三国魏曹丕《与锺大理书》:“近日南阳宗惠叔,称君侯昔有美玦,闻之惊喜。”唐李白《与韩荆州书》:“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於君侯。”宋姜夔《鹧鸪天》词:“曾共君侯歷聘来,去年今日踏莓苔。”《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多感君侯惓惓垂问,某有心事,今不敢隐。”按,清赵翼《陔馀丛考·君侯》:“卫宏《汉官旧仪》
【烜赫】1.昭著;显赫。汉荀悦《汉纪·成帝纪三》:“以言事为罪,无烜赫之恶。”唐颜真卿《赠裴将军》诗:“将军临八荒,烜赫耀英材。”《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我夜间配了公主,怎生烜赫!却今日来弄这个买卖,伴这个众生。”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一:“有文觉禪师者出都,声势烜赫,骑从如云。”李一《<荆宜施鹤光复记>序》:“海军统领萨镇冰展舲西指,声势烜赫。”2.辉耀。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卷五:“梦自旧居见城中红光烛天,如万炬烜赫。”宋周密《齐东野语·景定彗星》:“彗见东方柳宿,光芒烜赫,昭示天变。”
【标】《唐韻》甫遙切《集韻》《韻會》《正韻》遙切,音猋。木末也。《管子·霸言篇》大本而小標。《淮南子·天文訓》本標相應。又高枝曰標。《莊子·天地篇》上如標枝,民如野鹿。又表也。《禮·投壺》疏:飮畢之後,司射請爲勝者樹標。《晉書·宣帝紀》立兩標以別新舊。又旌旗也。《淸異錄》梁祖建火龍標。又標樹,位置也。《唐書·王義方傳》高自標樹。又書也。《孫綽·天台山賦》名標於奇紀。又《說文》敷沼切,音縹。《廣韻》方小切,音。義同。 《說文》作。漢典考證:〔《禮·投壺》飮畢之後,司射請爲勝者樹標。〕 謹按此孔疏非經文。謹照原書投
【肉】〔古文〕宍《唐韻》如六切《集韻》《韻會》《正韻》而六切,音衄。《說文》胾肉,象形。本書作。《易·噬嗑》噬乾肉。《禮·孔子閒居》觴酒豆肉。《左傳·莊十年》肉食者鄙。《管子·水地篇》五藏已具,而後生肉。《又》心生肉。五肉已具,而後發爲九竅。又《正字通》禽鳥謂之飛肉。《揚子·太經》明珠彈于飛肉,其得不復。又肉。《史記·孝文帝紀》法有肉三。《註》黥劓二,左右趾合一,凡三。又芝草名。《抱朴子·僊藥卷》五芝者,有石芝,有木芝,有草芝,有肉芝。又視肉,獸名。見《山海經·郭璞註》視肉,形如牛肝,有兩目,食之無盡,尋復更生
【谱】《唐韻》《正韻》博古切《集韻》《韻會》彼五切,音補。《說文》籍錄也。《廣雅》牒也。《玉篇》屬也。《釋名》布也,布列見其事也。《文心雕龍》總領黎庶,則有譜籍簿錄。譜者,普也。註序世統事資周普,鄭氏譜詩,蓋取乎此。《詩序》以立斯譜。《孔疏》譜亦是序類。避子夏序名,以其列諸侯世及詩之次,故名譜也。《史記·三代世表》自殷以前,諸侯不可得而譜。《前漢·劉歆傳》歆著《三統歷譜》。《舊唐書·經籍志》譜系以紀世族繼序。又《集韻》或作諩。《春秋序》譜第。《註》譜,本又作諩。 《說文》本作。
【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無分切,音紋。《說文》錯畫也。《玉篇》文章也。《釋名》文者,會集衆綵,以成錦繡。合集衆字,以成辭義,如文繡然也。《易·繫辭》物相雜,故曰文。《周禮·天官·典絲》供其絲纊組文之物。《註》畫繪之事,靑與赤謂之文。《禮·樂記》五色成文而不亂。又《尚書序》古者伏犧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疏》文,文字也。《說文》序》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卽謂之字。《古今通論》倉頡造書,形立謂之文,聲具謂之字。又《易·乾卦文言疏》文謂文飾。又《易·坤卦
【正】〔古文〕《唐韻》《韻會》《正韻》之盛切,音政。《說文》是也。从止一以止。《註》守一以止也。《新書·道術篇》方直不曲謂之正。《易·乾卦》剛健中正。《公羊傳·隱三年》君子大居正。又備也,足也。《易·乾·文言》各正性命。《書·君牙》咸以正罔缺。又《爾雅·釋詁》正,長也。《郭註》謂官長。《左傳·隱六年》翼九宗五正。《杜註》五正,五官之長。又《昭二十九年》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冥,土正曰后土。又官名。《禮·王制》史以獄成告於正。《鄭註》正,於周鄕師之屬,今漢有正平丞,秦所置。又朼載也。《周禮·夏
【烈祖】1.指建立功业的祖先。古多称开基创业的帝王。《书·伊训》:“伊尹乃明言烈祖之成德,以训于王。”孔传:“汤,有功烈之祖,故称焉。”《诗·小雅·宾之初筵》:“籥舞笙歌,乐既和奏。丞衎烈祖,以洽百礼。”《新唐书·叛臣传上·李怀光》:“考先王之道,烈祖之训,皆以刑佐德,俾人嚮方。”清和邦额《夜谭随录·维扬生》:“此二人者非不欲创业垂统,为一朝烈祖,施后世而传无穷也。”2.用于对远祖的美称。北周庾信《哀江南赋》:“余烈祖于西晋,始流播於东川。”漢
【忠】《唐韻》陟弓切《集韻》《韻會》《正韻》陟隆切,音中。《說文》敬也。《玉篇》直也。《增韻》內盡其心,而不欺也。《周禮·大司徒》一曰六德,知,仁,聖,義,忠,和。《疏》中心曰忠。中下从心,謂言出于心,皆有忠實也。又《六書精蘊》竭誠也。《書·伊訓》爲下克忠。《傳》事上竭誠也。又不貳也。《詩·邶風·北風箋》詩人事君無二志,勤身以事君,忠也。又《廣韻》無私也。《左傳·成九年》無私,忠也。《後漢·任延傳》延曰:私臣不忠,忠臣不私。又厚也。《周語》忠非親禮。《註》厚也。又《諡法》危身奉上,險不辭難曰忠。又州名。古巴東郡
【宣父】旧时对孔子的尊称。《新唐书·礼乐志五》:“﹝贞观﹞十一年詔尊孔子为宣父,作庙於兗州。”唐白行简《夫子鼓琴得其人》诗:“宣父穷玄奥,师襄授素琴。”唐韩愈《上巳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坐于罇俎之南,鼓有虞氏之《南风》,賡之以文王、宣父之操。”《宋史·乐志十二》:“肃肃庠序,祀事惟明。大哉宣父,将圣多能。”参见“宣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