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赫怒超前古,威令风驰奋皇武
诗句 | 读音 |
---|---|
君王赫怒超前古 | 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韵脚:上十姥 拼音: jūnwáng hènùchāo qián3 |
威令风驰奋皇武 | 平仄:平 平 平 平 仄 平 仄 拼音: wēi lìngfēng chífènhuáng wǔ |
君王赫怒超前古,威令风驰奋皇武释义
【君】〔古文〕《唐韻》舉云切《集韻》《韻會》拘云切,音軍。《說文》尊也。从尹,發號,故从口。《白虎通》君者,羣也,羣下歸心也。《易·師卦》大君有命。《書·大禹謨》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爲天下君。又凡有地者,皆曰君。《儀禮·子夏傳》君,至尊也。《註》天子,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晉語》三世仕家君之。又夫人亦稱君。《詩·鄘風》我以爲君。《傳》君國小君。《箋》夫人對君稱小君。《論語》邦君之妻,邦人稱之曰君夫人。稱諸異邦曰寡小君,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又子稱父母曰君。《易·家人》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又子孫稱先
【王赫】天子勃然震怒貌。语本《诗·大雅·皇矣》:“王赫斯怒,爰整其旅。”郑玄笺:“文王赫然与其羣臣尽怒。”南朝陈徐陵《武皇帝作相时与北齐广陵城主书》:“愿达丹诚,用停王赫。”唐张说《神人传庆》:“天帝下席,承韦于命。王赫斯兴,拨乱反正。”
【怒】〔古文〕《唐韻》乃故切《集韻》《韻會》《正韻》奴故切,奴去聲。《說文》恚也。《增韻》憤也。《揚子·方言》楚謂怒曰憑。憑,忍盛貌。小怒曰。言禁也。曰苛,言相苛責也。又怒,辨訟也。《周禮·地官》凡有怒者,成之。又馬之肥壯,其氣憤盈曰怒。《後漢·第五倫傳》鮮車怒馬。又奮也。《莊子·逍遙遊》怒而飛。言大鵬奮起如怒也。又《外物篇》草木怒生。言乗陽氣奮出而不可遏也。又威怒也。《禮·曲禮》急繕其怒。《註》堅勁軍之威怒也。又虎怒則威。《後漢·賈彪傳》彪字偉節,兄弟三人,而彪最優。天下稱曰:賈氏三虎,偉節最怒。又怒,東方氣
【古】〔古文〕《唐韻》《集韻》公戸切《韻會》果五切《正韻》公土切,音鼓。《爾雅·釋詁》古,故也。《說文》从十,口。識前言者也。《徐鉉曰》十口所傳,是前言也。《玉篇》久也,始也。《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詩·邶風》逝不古處。《前漢·藝文志》世歷三古。《孟康曰》伏羲上古,文王中古,孔子下古。又《禮·祭義》以祀天地、山川、社稷、先古。《註》先古,謂先祖也。又《周禮·冬官考工記》輪已庳,則於馬終古登阤也。《註》終古,猶言常也。又賁古,縣名。《前漢·地理志》益州郡賁古縣。又姓。《廣韻》周太王從邠適岐,稱古公,其後氏焉。
【威令】令、军令。《管子·牧民》:“不明鬼神,则陋民不悟;不祗山川,则威令不闻。”汉贾谊《新书·威不信》:“而特捫然数百里,而威令不信。”《周书·文帝纪上》:“洛(寇洛)素无雄略,威令不行。”《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那府尹威令素严,公人怎敢有违?”清魏源《圣武记》卷六:“然必决死战者,正欲贼知我国家威令严明。”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吐突承璀率左、右神策军到行营,威令不振,各道统兵将帅互相观望,无意立功。”典
【风驰】1.像风一般地急驰。多形容迅疾。南朝宋颜延之《皇太子释奠会作诗》:“都庄云动,野馗风驰。”唐王维《兵部起请露布文》:“万里风驰,六军电扫。”清梅曾亮《光禄大夫经筵讲官礼部尚书李公墓碑》:“輶车风驰,入我包匭。”2.谓风教远播。晋陆云《祖考颂》:“风驰海表,光被岳濵。”
【奋】《篇海類編》古朗切,剛上聲。鹽澤也。又音本。(奮)《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方問切,音僨。《說文》翬也。《爾雅·釋鳥》雉,絕有力奮。羊,絕有力奮。螽醜奮。鳥張羽奮奞也。《詩·邶風》不能奮飛。《史記·樂書》羽翮奮,角觡生。又震動也。《易·豫》雷出地奮。又揚也。《禮·樂記》奮至德之光。又振去塵也。《禮·曲禮》僕展軨效駕,奮衣由右上。又姓。《左傳》楚有司馬奮揚。又叶普麫切,音片。《孫楚·韓信贊》秦失其鹿,英雄交戰。遂寤明主,超然虎奮。 从奞在田上。俗作,非。字原从奞从旧。
【皇武】皇家的武备。宋苏舜钦《上范公参政书》:“近年不择其才,以宠近戚,何以魁壮皇武,备御非常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