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自守苞桑戒,不侈边功纪汗青

君王自守苞桑戒,不侈边功纪汗青

诗句读音
不侈边功纪汗青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bù chǐbiān gōngjì|jǐhàn qīng
君王自守苞桑戒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韵脚:去十六怪
拼音: jūn wángzì shǒujiè

君王自守苞桑戒,不侈边功纪汗青释义

【不侈】夸。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奏启》:“辨要轻清,文而不侈,亦启之大略也。”汉

【边功】1.指守卫、开拓或治理边疆所立下的功勋。唐陈子昂《题祀山烽树赠乔十二侍御》诗:“汉庭荣巧宦,云阁薄边功。”《水浒传》第二回:“朕欲要抬举你,但有边功,方可升迁。”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一节:“唐在安史乱前是强大国,唐玄宗又是爱好边功的皇帝,为本身安全决不退出西域,也同样是有理由的。”2.犹边事。《后汉书·李恂陈禅等传赞》:“龟习边功,参起徒中。”明袁宏道《逋赋谣》:“东封西款边功多,江淮陆地生洪波。”

【纪】《廣韻》居理切《集韻》《韻會》苟起切《正韻》居里切,音己。《說文》絲別也。《詩·大雅》綱紀四方。《傳》理之爲紀。《疏》紀者,別理絲數。又《書·洪範》五紀:一曰歲,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曆數。《疏》五紀者,五事,爲天之經紀也。又《書·畢命》旣歷三紀。《傳》十二年曰紀。又《詩·秦風》有紀有堂。《傳》紀,基也。《疏》山基也。○按《六書》略音起。又《禮·月令》月窮于紀。《註》紀,會也。又《穀梁傳·莊二十二年》災紀也。《註》紀,治理也。又《周語》數之紀也。《註》數起於一,終於十。十則更,故曰紀。又《史記·本

【汗青】简上记事,先以火烤青竹,使水分如汗渗出,便于书写,并免虫蛀,故称。一说,取竹青浮滑如汗,易于改抹。后以“汗青”指著述完成。宋朱熹《答严时亭书》:“当时若得时亭诸友在近相助,当亦汗青有期也。”清平步青《霞外攟屑·里事·王南陔中丞恭甫上舍著述》:“卷帙繁伙,汗青恐无日也。”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一章:“或辛勤著述而欲亲覩其汗青,或经营工业而指垂成于旦夕。”参见“汗青头白”。2.借指史册。宋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元鲜于必仁《寨儿令》曲:“汉子陵,晋渊明,二人到今香汗青。”清唐

【君王】1.古称天子或诸侯。《诗·小雅·斯干》:“朱芾斯皇,室家君王。”郑玄笺:“室家,一家之内。宣王将生之子,或且为诸侯,或且为天子。”《楚辞·招魂》:“君王亲发兮惮青兕。”王逸注:“言怀王是时亲自射兽,惊青兕牛而不能制也。”唐白居易《长恨歌》:“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清谭献《<箧中词>序》:“昇元、靖康,君王为之;将相大臣,范仲淹、辛弃疾为之。”2.诸王之尊称。南朝宋鲍照《还都口号》:“君王迟京国,游子思乡邦。”按,此指临川王刘义庆。南朝梁沉约《游钟山诗应西阳王教》之五:“君王挺逸趣,羽斾临崇基。

【自守】1.自保;自为守卫。《穀梁传·襄公二十九年》:“古者天子封诸侯,其地足以容民,其民足以满城以自守也。”《史记·郑世家》:“宋颇与厉公兵,自守於櫟,郑以故亦不伐櫟。”唐杜甫《蒹葭》诗:“摧折不自守,秋风吹若何?”梁启超《中国地理大势论》:“扬子江之上游也,其险足以自守,其富足以自保。”2.自坚其操守。汉扬雄《解嘲》:“攫挐者亡,默默者存;位极者宗危,自守者身全。”唐韩愈《闲游》诗之二:“子云祗自守,奚事九衢尘?”明方孝孺《送吏部员外郎龚彦佐序》:“视其德如乡閭时,不翕翕以趋势,不琐琐以殉利,淡乎自守而不阿。

【戒】〔古文〕《唐韻》古拜切《集韻》《韻會》《正韻》居拜切,音介。《說文》警也。《書·大禹謨》警戒無虞。又諭也。《書·大禹謨》戒之用休。又告也。《儀禮·士冠禮》主人戒賔。《註》告也。《聘禮》戒上介亦如之。《註》猶命也。又《廣韻》愼也,具也。又備也。《易·萃卦》戒不虞。《註》備不虞也。又《易·繫辭》聖人以此齊戒。《註》洗心曰齊,防患曰戒。《朱子·本義》湛然純一之謂齊,肅然警惕之謂戒。又守也。《周禮·夏官·掌固》夜三鼜以號戒。《註》謂擊鼓行夜戒守也。又《司馬法》鼓夜半三通,號爲晨戒。又通作誡。《易·繫辭》小懲而大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