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兴尚戎衣,冠带谢褒博

军兴尚戎衣,冠带谢褒博

诗句读音
军兴尚戎衣平仄: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jūn xīngshàngróng yī
冠带谢褒博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韵脚:入十九鐸
拼音: guàn dàixièbāobó

军兴尚戎衣,冠带谢褒博释义

【军兴】1.谓征集财物以供军用。《周礼·地官·旅师》“平颁其兴积”汉郑玄注:“县官徵聚物曰兴,今云军兴是也。”2.指战时的法令制度。《汉书·雋不疑传》:“﹝暴胜之﹞以军兴诛不从命者,威振州郡。”颜师古注:“有所追捕及行诛罚,皆依兴军之制。”《后汉书·章帝纪》:“有不到者,皆以乏军兴论。”李贤注:“军兴而致闕乏,当死刑也。”3.军事行动的开始。《商君书·垦令》:“而命其商人自给甲兵,使视军兴。”唐韩愈《感春》诗之一:“选壮军兴不为用,坐狂朝论无由陪。”《清史稿·礼志六》:“是时军兴,死事扬烈者踵起。”

【戎衣】,战衣。《书·武成》:“一戎衣,天下大定。”孔传:“衣,服也。一著戎服而灭紂。”一说谓用兵伐殷。《礼记·中庸》:“壹戎衣而有天下。”郑玄注:“衣读如殷,声之误也,齐人言殷声如衣……壹戎殷者,壹用兵伐殷也。”唐杜审言《赠苏味道》诗:“边声乱羌笛,朔风捲戎衣。”明徐渭《龛山凯歌》之一:“县尉卑官禄米微,教辞黄綬着戎衣。”清魏源《圣武记》卷一:“慎其小时则军出万全,俟其大时则一戎衣而成帝业。”2.指军旅之事;兵事。唐李涉《送孙尧夫赴举》诗:“自説轩皇息战威,万方无復事戎衣。”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庚戌广

【冠带】与腰带。《礼记·内则》:“冠带垢,和灰请漱。”宋司马光《晚食菊羹》诗:“归来褫冠带,杖履行东园。”明沉鲸《双珠记·弃官寻父》:“今日解了冠带,扮做常人。轻囊健步,有何不可?”《老残游记》第三回:“只画了一箇人,仿佛列子御风的形状,衣服冠带均被风吹起。”2.戴帽子束腰带。《战国策·楚策一》:“秦王闻而走之,冠带不相及。”三国魏曹操《薤露》诗:“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彊。”唐韩愈《送石处士序》:“﹝先生﹞冠带出,见客,拜受书礼于门内。”《红楼梦》第六二回:“寳玉清晨起来,梳洗已毕,便冠带了。”3.指装束,打扮。

【谢】《唐韻》辭夜切《集韻》《韻會》《正韻》詞夜切,音榭。《說文》辭去也。《廣雅》去也。《楚辭·九章》願歲幷謝與長友兮。《註》謝,去也。又《正韻》絕也。《史記·儒林傳》謝絕賔客。又《增韻》退也,衰也,彫落也。《南史·範縝傳》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減。《淮南子·兵略訓》若春秋有代謝。又《類篇》告也。《前漢·餘傳》厮養卒謝其舍。《晉灼註》以辭相告曰謝。又《韻會》拜賜曰謝。《前漢·張安世傳》安世嘗有引薦,其人來謝。安世以爲舉賢達能,豈有私謝邪。又《正字通》自以爲過曰謝。《禮·檀弓》從而謝焉。《史記·項羽紀》旦日不可不蚤

【褒】《唐韻》俗襃字。zdic.net漢典

【博】《唐韻》補各切《集韻》《韻會》《正韻》伯各切,邦入聲。《說文》大通也。从十尃。尃,布也,亦聲。《徐曰》十者,成數也。《玉篇》廣也,通也。《增韻》普也。《荀子·修身篇》多聞曰博。又《韻會》貿易也。古琴曲有不博金。又六博,局戲。《家語》君子不博,爲其兼行惡道故也。又州名。《韻會》春秋,齊之聊攝隨爲博州。又姓。《韻會》古有博勞,善相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