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防悔尤,贤人戒行藏

君子防悔尤,贤人戒行藏

诗句读音
贤人戒行藏平仄:平 平 仄 平 平
韵脚:下平十一唐
拼音: xián rénjiè xíngcáng|zàng
君子防悔尤平仄:平 仄 平 仄 平
拼音: jūn zǐfánghuǐ yóu

君子防悔尤,贤人戒行藏释义

【贤人】有才德的人。《易·繫辞上》:“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史记·太史公自序》:“守法不失大理,言古贤人,增主之明。”唐杜甫《述古》诗之一:“贤人识定分,进退固其宜。”老舍《四世同堂》十九:“一个贤人若是甘心受苦难而一声不出,一个凡人就必须说出自己的苦难,以便自居为贤人。”2.浊酒的别名。《三国志·魏志·徐邈传》:“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唐柳宗元《从崔中丞过卢少府郊居》诗:“蒔药闲庭延国老,开罇虚室值贤人。”宋陆游《对酒》诗:“气衰成小户,醅浊号贤人。”参见“

【戒行】1.佛教指恪守戒律的操行。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闻义里》:“宋云、惠生见彼比丘戒行精苦,观其风范,特加恭敬。”宋郭彖《睽车志》卷四:“郭门外精舍;老僧戒行严洁。”《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宋时王通禪师,修行了五十年,因触了知府柳宣教,被他设计,教妓女红莲假扮寡妇借宿,百般诱引,坏了他的戒行。”吴晗《朱元璋传》第六章一:“下令全国府、州、县……非有戒行通经典者不得请给度牒。”亦指戒律。《西游记》第四二回:“﹝菩萨﹞问道:‘你可受吾戒行么?’妖王点头滴泪道:‘若饶性命,愿受戒行。’”清王士禛《池北偶谈

【藏】〔古文〕匨《唐韻》昨郞切《正韻》徂郞切,音鑶。《說文》匿也。《易·乾·文言》潛龍勿用,陽氣潛藏。又蓄也。《易·繫辭》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又兹郞切,音臧。草名。《司馬相如·子虛賦》其埤濕,則生藏莨、蒹葭。《註》藏莨,草中牛馬芻。又才浪切,音臓。《禮·月令》謹蓋藏。《晉語》文公之出也,豎頭須,守藏者也,不從。又與臓通。《周禮·天官·疾醫》參之以九藏之動。《註》正藏五,又有胃、膀胱、大腸、小腸。《疏》正藏五者,謂心、肝、脾、肺、腎,氣之所藏。《白虎通》人有五藏六府,何法,法五行六合也。 《說文》《漢書》通用

【君子】1.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常与“小人”或“野人”对举。《诗·魏风·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孟子·滕文公上》:“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淮南子·说林训》:“农夫劳而君子养焉。”高诱注:“君子,国君。”2.泛指才德出众的人。《易·乾》:“九三,君子终日乾乾。”汉班固《白虎通·号》:“或称君子何?道德之称也。君之为言羣也;子者丈夫之通称也。”宋王安石《君子斋记》:“故天下之有德,通谓之君子。”清方文《石桥怀与治》诗:“昔年居南邨,卜隣近君子。”洪深《少奶奶的扇子》第四幕:“我想世界上的

【防】《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扶方切,音房。《說文》隄也。《玉篇》鄣也。《廣韻》防禦也。《爾雅·釋地》墳,大防。《疏》墳謂崖岸,狀如墳墓,名大防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凡溝必因水埶,防必因地埶。《左傳·襄二十五年》町原防。《註》防,隄也。《穀梁傳·昭八年》艾蘭以爲防。《註》防爲田之大限。《孟子》無曲防。《戰國策》有長城鉅防,足以爲塞。又《玉篇》備也。《易·旣濟》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又《玉篇》禁也。《禮·檀弓》蕢也,宰夫也。非刀匕是供,又敢與知防。《註》防,禁放溢也。又《爾雅·釋宮》容謂之防。《註》

【悔尤】犹怨恨。语本《论语·为政》:“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唐元稹《诲侄等书》:“吾又以吾兄所职易涉悔尤,汝等出入游从,亦宜切慎。”宋王安石《送张拱微出都》诗:“一来裹青衫,触事自悔尤。”清黄遵宪《赤穗四十七义士歌》:“最后决意报讎同力勠,洒血书誓无悔尤。”鲁迅《书信集·致李秉中》:“近常从事于翻译,间有短评,涉及时事,而信口雌黄,颇招悔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