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人习惯占天色,短艇高樯绝行迹
诗句 | 读音 |
---|---|
居人习惯占天色 | 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平 仄 韵脚:入二十四職 拼音: jū rénxí guànzhàn tiānsè |
短艇高樯绝行迹 | 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平 平 拼音: duǎntǐnggāoqiángjuéxíng jì |
居人习惯占天色,短艇高樯绝行迹释义
【居人】。《诗·郑风·叔于田》:“叔于田,巷无居人。”南朝梁江淹《别赋》:“居人愁卧,怳若有亡。”唐罗邺《早发宜陵即事》诗:“居人犹自掩关在,行客已愁驱马迟。”清吴伟业《途中遇雪即事言怀》诗:“行子谁停轡,居人尚掩闺。”2.居民。《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建武二十二年﹞九月戊辰……地震裂。赐郡中居人压死者棺钱,人三千。”《旧唐书·食货志上》:“赞请税京师居人屋宅。”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六·断肠草》:“而身自走通衢,呼集居人。”鲁迅《书信集·致台静农》:“近来謡言大炽,四近居人,大抵迁徙。”
【习惯】“习贯”。原谓习于旧贯,后指逐渐养成而不易改变的行为。《大戴礼记·保傅》:“少成若性,习贯之为常。”汉应劭《<风俗通>序》:“俗间行语,众所共传,积非习贯,莫能原察。”郁达夫《沉沦》一:“这也是他近来的一种习惯,看书的时候,并没有次序的。”2.习俗,风尚。曹禺《北京人》第三幕:“那么您死啦,没有棺材睡又有什么关系呢?这都是一种习惯!”杨朔《征尘》:“我掏出两角钱递给他,不知应该说什么。假如习惯允许我的话,我真想拥抱他。”3.对新的情况逐渐适应。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水莽草》:“生便遣三娘操作。三娘雅不习惯,
【占天】天象。汉扬雄《法言·五百》:“或问:圣人占天乎?曰:占天也。若此,则史也何异?曰:史以天占人,圣人以人占天。”宋沉括《梦溪笔谈·象数一》:“予占天候景,以至验於仪象,考数下漏,凡十餘年,方粗见真数。”2.古代负责观测天象的官员。唐韩偓《开河记》:“睢阳有王气出,占天耿纯臣奏后五百年当有天子兴。”
【色】〔古文〕《廣韻》所力切《集韻》《韻會》殺測切,音嗇。《說文》顏氣也。人之憂喜,皆著於顏,故謂色爲顏氣。《禮·玉藻》色容莊。《汲冢周書》喜色油然以出,怒色厲然以侮,欲色嫗然以愉,懼色薄然以下,憂悲之色瞿然以靜。《後漢·嚴光傳》帝思其賢,乃令以物色訪之。《註》以形貌求之也。又采色。《書·臯陶謨》以五采彰施于五色。《註》五色,靑黃赤白黑也。《左傳·桓二年》五色比象,昭其物也。又色慾。《書·五子之歌》內作色荒。《傳》色,女色。《禮·坊記》諸侯不下漁色,故君子遠色,以爲民紀。又物景亦曰色。《莊子·盜跖篇》車馬有行色
【短】《唐韻》《正韻》都管切《集韻》《韻會》覩緩切,端上聲。《說文》有所長短,以矢爲正。《徐曰》若以弓爲度也。《廣韻》促也,不長也。《書·堯典》日短星昴,以正仲冬。《禮·月令》度有長短。又長短術。《史記·六國年表》謀詐用,而縱橫長短之說起。《註》長短術興於六國時,行長入短,其語隱謬,用相激怒。又短功。《唐書·百官志》凡工匠,十月至正月爲短功。又短人。《史記·孔子世家》僬僥三尺,短之至也。《荀子·非相篇》帝堯長,帝舜短。文王長,周公短。仲尼長,子弓短。《張華·博物志》伊尹黑而短。又凡指人過失曰短。《史記·屈原傳》
【艇】〔古文〕《唐韻》《正韻》徒鼎切《集韻》《韻會》待鼎切,音挺。《說文》小舟也。《釋名》二百斛已上曰艇。《增韻》船小而長。《揚子·方言》小艒謂之艇。《淮南子·俶眞訓》蜀艇,一版之舟,若今豫章是也。《古詩》艇子打兩槳,催送莫愁來。又《韻補》叶田庚切,音廷。《古樂府》沿江有百丈,一濡多一艇。上水郞擔篙,何時至金陵。
【高】《廣韻》古勞切《集韻》《韻會》居勞切,音羔。《說文》崇也。象臺觀高之形。从冂口。與倉舍同意。《易·繫辭》高以,貴賤位矣。《註》高謂天體也。《又》崇高莫大乎富貴。又《史記·高祖紀註》張晏曰:禮諡法,無高以爲功,最高而爲漢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又地名。《前漢·地理志》沛郡高縣。又姓。《史記·仲尼弟子傳》高柴。又《集韻》《韻會》居号切,音誥。度高曰高。《左傳·隱元年·都城過百雉註》一雉之牆,長三丈,高一丈。《釋文》高,古報反。又如字。又叶居侯切,音鉤。《柳宗元·柳評事墓銘》柳侯之分,在北爲高,充于史氏,世相重侯
【樯】《唐韻》在良切《集韻》《韻會》慈良切,音牆。《玉篇》船檣,帆柱也。本作檣。《王粲·從軍詩》柎衿倚舟檣。
【绝】〔古文〕《廣韻》《集韻》情雪切《韻會》徂雪切,音截。《說文》斷絲。从糸从刀从卪,象不連體絕二絲。《廣韻》絕作絶,非。《博雅》斷也。《玉篇》滅也。《書·甘誓》天用勦絕其命。又《詩·小雅》終踰絕險。《箋》踰度陷絕之險。又《禮·月令》振乏絕。《疏》不續曰絕。又《周禮·春官·大祝》辨九祭,七曰絕祭。《註》絕肺以祭,謂之絕祭。又《爾雅·釋木》正絕流曰亂。《註》直橫流也。《史記·天官書》絕漢抵營室。《註》索隱曰:絕,度也。《荀子·勸學篇》假舟檝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註》絕,過也。又《屈原·離騷》萎絕其何傷兮。《註
【行迹】亦作“行跡”。亦作“行蹟”。1.经行的足迹。晋张协《杂诗》之一:“房櫳无行跡,庭草萋以緑。”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晋简文为抚军时,所坐牀上尘不听拂,见鼠行跡,视以为佳。”唐韦应物《拟古诗》之一:“驱车背乡园,朔风卷行迹。”清吴伟业《打冰词》:“新戍云中千骑马,横津直渡无行迹。”2.比喻行动的踪迹。罗文坊《“向心扫荡”的破灭》:“尽管日寇如何狡猾,最终还是没有发现我边区领导机关的行迹所在。”亦作“行跡”。亦作“行蹟”。事迹;行为。《东观汉记·平原怀王胜传》:“平原王葬,邓太后悲伤,命史官述其行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