跼身班次中,常窃愧耻焉

跼身班次中,常窃愧耻焉

诗句读音
常窃愧耻焉平仄:平 仄 仄 仄 平
韵脚:上平二十二元
拼音: 2qièkuì chǐyān
跼身班次中平仄:平 平 仄 平
韵脚:上平一東
拼音: shēnbān cì1|4

跼身班次中,常窃愧耻焉释义

【常】《唐韻》市羊切《集韻》《韻會》辰羊切,音裳。《玉篇》恆也。《正韻》久也。《易·坤卦》後得主而有常。《繫辭》動靜有常。《詩·周頌》常于時夏。《箋》謂久長之功,於是夏而歌之。《朱傳》謂君臣父子之常道。又五常。《書·舜典愼徽五典傳》五典,五常之敎,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又《五品傳》五品,謂五常。《疏》此事可常行,乃爲五常耳。又神名。《荀子·九家易》兌爲常,西方之神也。又地名。《詩·魯頌》居常與許。《傳》常許,魯南鄙西鄙也。又州名。《隋書·地理志》毗陵郡平置常州。又山名。《前漢·地理志》常山郡。《註》恆山

【愧耻】。《书·说命下》:“其心愧耻,若挞于市。”唐韩愈《答窦秀才书》:“足下之能,足以自奋,愈之所有,如前所陈,是以临事愧耻而不敢答也。”宋苏辙《<孟子>解》:“人之为不善也皆有愧耻不安之心。”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狐惩淫》:“顷刻心下清醒,愧耻无以自容。”

【焉】《廣韻》於乾切《集韻》《韻會》於虔切《正韻》因肩切,音嫣。《說文》焉鳥,黃色。出於江淮。象形。《廣韻》鳥雜色。《禽經》黃鳳謂之焉。又《玉篇》安也,疑也。《廣韻》何也。《詩·衞風》焉得諼草。言樹之背。又《史記·歷書》太初元年,歲名焉逢。《註》索隱曰。漢書作閼逢。又山名。《史記·匈奴傳》過焉支山。又國名。《前漢·西域傳》焉耆國,治員渠城。又《唐韻》有乾切《集韻》《韻會》尤虔切《正韻》夷然切,音。《玉篇》語巳之辭也是也。《易·坤卦》爲其嫌于無陽也,故稱龍焉。又《廣韻》語助。《詩·邶風》已焉哉。又《鄘風》終焉允臧

【身】《唐韻》失人切《集韻》《韻會》《正韻》升人切,音申。《說文》躬也,象人之身。《爾雅·釋詁》我也。《疏》身,自謂也。《釋名》身,伸也。可屈伸也。《廣韻》親也。《九經韻覽》軀也。總括百骸曰身。《易·艮卦》艮其身。又《繫辭》近取諸身。《書·伊訓》檢身若不及。《孝經·開宗明義章》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又《詩·大雅》大任有身。《傳》身,重也。《箋》重爲懷孕也。《疏》以身中復有一身,故言重。又告身。《唐書·選舉志》擬奏受皆給以符,謂之告身。又《史記·西南夷傳》身毒國。《註》索隱曰:身音捐。又《韻補》叶尸連切。《楊方·合

【班次】按品级排列的位次。《后汉书·郑弘传》:“时举将第五伦为司空,班次在下,每正朔朝见,弘曲躬而自卑。”《新唐书·百官志一》:“入院一岁,则迁知制誥,未知制誥者不作文书。班次各以其官,内宴则居宰相之下,一品之上。”《歧路灯》第四回:“这接詔官员,排定班次,礼生高唱行礼。”2.指同级之官。唐元结《与党评事》诗:“跼身班次中,常窃愧耻焉。”3.补授官职的次序。《老残游记》第三回:“他的班次很远,怎样会补缺呢?”4.泛指排列的次序或等级。汉应瑒《驰射赋》:“筹算克明,班次均壹。”《春秋·僖公二十八年》“盟於践土”唐孔

【中】〔古文〕《唐韻》陟弓切《集韻》《韻會》《正韻》陟隆切,音忠。《書·大禹謨》允執厥中。《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五禮防民僞,而敎之中。《左傳·成十三年》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又《左傳·文元年》舉正於中,民則不惑。《註》舉中氣也。又司中,星名。在太微垣。《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又《前漢·律歷志》春爲陽中,萬物以生。秋爲隂中,萬物以成。又中央,四方之中也。《書·召誥》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註》洛爲天地之中。《張衡·東京賦》宅中圓大。又正也。《禮·儒行》儒有衣冠中。《周禮·秋官·司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