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首吸空翠,赤脚踏沧浪
举首吸空翠,赤脚踏沧浪释义
【赤脚】赤脚”。亦作“赤脚”。1.光着脚,不穿鞋袜。唐杜甫《早秋苦热堆案相仍》诗:“南望青松架短壑,安得赤脚踏层冰。”宋刘攽《送徐君章》诗:“何时亦得东南征,赤脚吴溪嘲钓碣。”宋苏轼《读孟郊诗》诗之二:“吴姬霜雪白,赤脚浣白紵。”清彭孙贻《海上僧馈余槲叶笠天台藤杖歌》:“山僧海上来,赤脚秃顶湿。”2.指光着的脚。明王九思《归兴》诗:“有时节露赤脚山巔水涯,有时节科白头柳堰桃峡。”欧阳山《三家巷》十四:“天气还很冷,可是她没穿鞋子,一双赤脚冻得红通通的。”3.见“赤脚婢”。汉
【踏】《廣韻》他合切《集韻》託合切,音塔。《玉篇》足著地也。又《集韻》《韻會》《正韻》達合切,音沓。踐也。《說文》本作蹋。今文作踏。或作蹹。《郭茂倩·樂府》有踏歌詞、踏歌行。
【沧浪】1.古水名。有汉水、汉水之别流、汉水之下流、夏水诸说。《书·禹贡》:“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孔传:“别流在荆州。”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夏水》:“刘澄之著《永初山川记》云:‘夏水,古文以为沧浪,渔父所歌也。’”宋姜夔《清波引》词序:“余久客古沔,沧浪之烟雨,鸚鵡之草树……无一日不在心目间。”2.青苍色。多指水色。《文选·陆机<塘上行>》:“发藻玉臺下,垂影沧浪泉。”李善注:“孟子曰:‘沧浪之水清。’沧浪,水色也。”唐玄奘《大唐西域记·窣禄勤那国》:“水色沧浪,波涛浩汗。”《吕氏春秋·审时》“
【举首】抬头。《管子·形势解》:“殷民举首而望文王,愿为文王臣。”宋苏轼《登云龙山》诗:“路人举首东南望,拍手大笑使君狂。”明袁宏道《宿西山碧云寺水亭上》诗:“举首见仙人,云中捉松鼠。”2.被荐举者中居首位的;科举考试的第一名。《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论》:“汉兴八十餘年矣,上方乡文学,招俊乂,以广儒墨,弘为举首。”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议对》:“汉文中年,始举贤良;鼂错对策,蔚为举首。”宋秦观《李状元墓志铭》:“其词奥衍,有汉唐之遗风,进御一读,遂为举首。”明张居正《答藩伯吴小江书》:“公以卓行清望,为天下举首。
【吸】《廣韻》《正韻》許及切《集韻》《韻會》迄及切,音翕。《說文》內息也。从口及聲。《玉篇》吸,引也。《正字通》氣出爲吹,氣入爲息。《楚辭·九章》吸湛露之浮涼。又《司馬相如·上林賦》瀏莅芔吸。《註》皆林木鼔動之聲。又人名。《史記·高祖紀》令將軍王吸屯武關。又《田橫傳》使灌嬰破殺齊將田吸于千乗。又《廣韻》同翕。《玉篇》引《詩·小雅》:載吸其舌。按今《詩》作翕。箋,猶引也。又吸吸。《劉向·九歎》雲吸吸以湫戾。又《六書故》俗謂飮曰吸。
【空翠】1.指绿色的草木。南朝宋谢灵运《过白岸亭》诗:“空翠难强名,渔钓易为曲。”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杜甫与岑参》:“满陂空翠,净无纤尘,鸥凫散乱,管弦齐奏,四处都在唱歌。”2.指绿叶。唐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诗:“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清陈维崧《齐天乐·暮春风雨》词:“小楼昨夜东风到,吹落满园空翠。”3.指青色的潮湿的雾气。唐王维《山中》诗:“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宋范成大《浪淘沙》词:“空翠湿征鞍,马首千山。”郁达夫《题画》诗之四:“贪坐溪亭晚未归,四山空翠欲沾衣。”4.指碧空,苍天。唐白居易《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