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厌人浑是景,清无极处奈何秋
诗句 | 读音 |
---|---|
看不厌人浑是景 | 平仄:平 平 仄 平 平 仄 仄 韵脚:上三十八梗 拼音: kàn|kānbù yànrénhúnshìjǐng|yǐng |
清无极处奈何秋 | 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韵脚:下平十八尤 拼音: qīngwú jíchǔ|chùnài héqiū |
看不厌人浑是景,清无极处奈何秋释义
【不厌】1.不嫌;不加以排斥。《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膾不厌细。”《韩非子·难一》:“战阵之间,不厌诈伪。”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凡此皆有伦有脊之言,虽巧而不厌其巧。”2.不合。《文选·班彪<王命论>》:“取舍不厌斯位,符瑞不同斯度,而苟昧权利,越次妄据,外不量力,内不知命,则必丧保家之主。”李善注引韦昭曰:“厌,合也。”3.不满足;不饱。厌,通“饜”。《楚辞·离骚》:“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史记·伯夷列传》:“然回也屡空,糟穅不厌,而卒蚤夭。”《汉书·王莽传中》:“富者犬马餘菽粟,骄而为
【人】〔古文〕《唐韻》如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而鄰切,音仁。《說文》天地之性最貴者也。《釋名》人,仁也,仁生物也。《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德,隂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又一人,君也。《書·呂》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又予一人,天子自稱也。《湯誥》嗟爾萬方有衆,明聽予一人誥。又二人,父母也。《詩·小雅》明發不寐,有懷二人。又左人,中人,翟國二邑。又官名。《周禮》有庖人,亨人,漿人,凌人之類。又楓人,老楓所化,見《朝野僉載》。又蒲人,艾人,見《歲時記》。又姓。明人傑。又左人,聞人,俱複姓。又《韻補》叶如延
【浑】《唐韻》戸昆切《集韻》《韻會》《正韻》胡昆切,音魂。《說文》混流聲。《枚乗·七發》沌沌渾渾。《註》渾渾,波相隨貌。又洿下貌。又濁也。《老子·道德經》渾兮其若濁。又大也。《班固·幽通賦》渾元運物。又肧渾,言如肧胎之渾然也。《郭璞·江賦》類肧渾之未凝。又齊同也。《孫綽·天台賦》渾萬象以冥觀。又《集韻》戸袞切,音溷。豐流也。一曰雜流。《前漢·劉向傳》賢不肖渾淆。又《揚子·方言》渾,盛也。《註》們渾,肥滿也。又《爾雅·釋詁》渾,墜也。《註》水落貌。又姓。《左傳》鄭大夫渾罕。又古本切,音袞。與滾同。大水流貌。《荀子
【是】〔古文〕《唐韻》承紙切《集韻》《韻會》上紙切,音姼。《說文》作昰。直也。从日正。《釋名》是,嗜也,人嗜樂之也。《玉篇》是,是非也。《禮·曲禮》夫禮者,所以定親疎、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又《博雅》是,此也。《易·乾卦》不見是而無悶。《又》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又姓。《姓氏急就篇》是氏,吳有是儀,唐有是光。又《集韻》田黎切,音題。《公羊傳·僖十六年》是月者何,僅逮是月也。《註》是,月邊也。魯人語也。《釋文》是,如字。一音徒兮反。又與氏通。《前漢·地理志》氏爲莊公。《註》氏,與是同。古通用。又《韻補》叶市之切。
【无极】无穷尽;无边际。《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女德无极,女怨无终。”汉枚乘《七发》:“太子方富于年,意者久耽安乐,日夜无极。”唐元稹《奉和窦容州》:“自叹风波去无极,不知何日又相逢?”王西彦《乡下朋友》:“广大无极的田园景色,简直叫人无暇接收。”2.中国古代哲学中认为形成宇宙万物的本原。以其无形无象,无声无色,无始无终,无可指名,故曰无极。《老子》:“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归於无极。”宋周敦颐《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老残游记》第十一回:“
【处】《唐韻》昌與切《集韻》《正韻》敞呂切,音杵。《玉篇》居也。《詩·王風》莫或遑處。又止也。《詩·召南》其後也處。 《廣韻》留也,息也,定也。又居室也。《詩·大雅》于時處處。又歸也。《左傳·襄四年》民有寢廟,獸有茂草,各有攸處。又分別也。《晉書·杜預傳》處分旣定,乃啓請伐吳之期。又制也。《晉書·食貨志》人閒巧僞滋多,雖處以嚴,而不能禁也。又姓。《前漢·藝文志》《處子》九篇。《師古註》《史記》云:趙有處子。《廣韻》《風俗通》云:漢有北海太守處興。又州名。《一統志》晉屬永嘉郡,隋置處州。又《廣韻》讀去聲,昌據切。
【奈何】1.怎么,为何。《礼记·曲礼下》:“国君去其国,止之曰‘奈何去社稷也’;大夫曰‘奈何去宗庙也’;士曰‘奈何去坟墓也’。”宋叶适《题韩尚书帖》:“当时有识者皆怪讶,谓‘此乃古人遗风,前辈雅韵,奈何反被劾也!’”冰心《往事(二)》八:“奈何以青年有为之身,受十方供养?”2.怎么样;怎么办。《战国策·赵策三》:“辛垣衍曰:‘先生助之奈何?’鲁连曰:‘吾将使梁及燕助之。齐楚则固助之矣。’”《楚辞·九歌·大司命》:“羌愈思兮愁人,愁人兮奈何?”3.犹言办法。《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王定没奈何,只得来到下处,
【秋】〔古文〕龝《唐韻》七由切《集韻》《韻會》雌由切《正韻》此由切,音鰌。金行之時。《爾雅·釋天》秋爲白藏。《註》氣白而收藏也。《釋名》秋,就也,言萬物就成也。又繒也,繒迫品物使時成也。又《說文》禾穀熟也。《禮·月令》孟夏麥秋至。《澔曰》秋者,百穀成熟之期,此於時雖夏,於麥則秋,故云麥秋。《書·盤庚》乃亦有秋。又《禮·鄕飮酒義》西方者秋。秋,愁也。愁之以時,察守義者也。《註》愁讀爲揫,斂也。察嚴殺之貌。《春秋·繁露》秋之言猶湫也。湫者,憂悲狀也。又九月爲三秋。《詩·王風》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又四秋。《管子·輕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