嵁岩及培塿,异形不异质

嵁岩及培塿,异形不异质

诗句读音
异形不异质平仄:仄 平 平 仄 仄
拼音: 4xíngbù|fǒuyì zhì
嵁岩及培塿平仄:平 平 平
拼音: kān|zhànyánjípéi lǒu

嵁岩及培塿,异形不异质释义

【异】《廣韻》與之切《集韻》《韻會》盈之切《正韻》延之切,音怡。《廣韻》已也。《書·堯典》异哉,試可乃已。《傳》异,已也,退也。言餘人盡巳,惟鯀可試,無成乃退。《正義》异聲近巳,巳訓止,是停住之意,故爲退也。又《集韻》發歎也。又《唐韻》《集韻》《韻會》羊吏切《正韻》以智切,怡去聲。《說文》舉也。又《廣韻》退也。又與異通。《列子·楊朱篇》何以异哉。(異)〔古文〕《唐韻》《集韻》《韻會》羊吏切《正韻》以智切,移去聲。《說文》分也,从廾从。予也。《博雅》異分也。《史記·商君傳》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又不同也

【不】〔古文〕《韻會》《正韻》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又《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

【异质】1.特异的资质、禀赋。《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以军师华歆为御史大夫”裴松之注引晋王沉《魏书》:“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清刘大櫆《蝠巢翁传》:“翁生而有异质。”2.指某种材料的特异质地。比喻才能出众的人。清戴名世《绿荫斋古桂记》:“物理之盛衰,何常之有?良材异质辱於匹夫之手者多矣!”3.不同资质。三国魏应璩《与广川长岑文瑜书》:“贤圣殊品,优劣异质。”4.指形体不同。《文选·木华<海赋>》:“瑕石诡暉,鳞甲异质。”李善注:“异质,殊形也。《广雅》曰:‘质,驱也。’”明李东阳《与姜用贞》诗之一:

【嵁】《廣韻》口含切《集韻》《韻會》枯含切《正韻》苦含切,音龕。嵁巖,不平貌。《莊子·在宥篇》大山嵁巖之下。又《廣韻》苦咸切《集韻》丘咸切,音。義同。又《廣韻》《集韻》《類篇》五感切,音坎。嵁崿,山形。《左思·魏都賦》恆碣嵁崿于靑霄。或作碪。又《廣韻》士減切《集韻》士檻切,音嶃。嵁絕,山貌。

【岩】《正字通》俗嵒字。巖俗省作岩。(巖)《唐韻》五銜切《集韻》魚銜切《韻會》疑銜切《正韻》魚咸切,音嵒。《說文》岸也。从山嚴聲。《增韻》石窟曰巖,深通曰洞。 一曰險也。《左傳·隱元年》制巖邑也。《公羊傳·僖三十三年》殽之嶔巖,文王所避風雨也。又嶃巖,高峻貌。《司馬相如·上林賦》嶄巖嵾嵳。又巖廊,殿廡也。《漢武帝·策賢良制》虞舜之時,遊於巖廊之上。又地名。《書·說命》說築傅巖之野。《傳》傅巖,在虞虢之閒。又《集韻》魚杴切《韻會》疑杴切,音嚴。巖巖,高貌。《詩·魯頌》泰山巖巖,魯邦所詹。又《正字通》本作嚴。亦作巖

【培塿】“部娄”。小土丘。《左传·襄公二十四年》:“部娄无松柏。”杜预注:“部娄,小阜。”汉应劭《风俗通·山泽·培》引《左传》作“培塿”。《晋书·刘元海载记》:“当为崇冈峻阜,何能为培塿乎。”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眺望三峯,壁立与天接,众山皆成培娄。”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