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庐阜屏风叠,采乐嵩山冠子峰

看云庐阜屏风叠,采乐嵩山冠子峰

诗句读音
看云庐阜屏风叠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kàn|kānyúnlú fùpíng fēng dié
采乐嵩山冠子峰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仄 平
韵脚:上平三鍾
拼音: 3|44|4|4|4sōng1guàn zi1

看云庐阜屏风叠,采乐嵩山冠子峰释义

【云】《唐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音雲。《說文》山川氣也。象回轉形。後人加雨作雲,而以云爲云曰之云。《正字通》與曰音別義同。凡經史,曰通作云。又運也。《管子·戒篇》天不動,四時云下,而萬物化。《註》云:運動貌。又狎昵往復也。《詩·小雅》昏姻孔云。《朱傳》云:旋也。《左傳·襄二十九年》晉不鄰矣,其誰云之。《註》云:猶旋。旋歸之也。又語助。《詩·小雅》伊誰云憎。《史記·封禪書》秦文公獲若石云于倉北坂。又陸佃曰:云者,有應之言也。 《左傳·襄二十六年》子朱曰:朱也當御。三云:叔向不應。又云云:衆語也

【庐阜】朝梁刘孝绰《酬陆长史倕》诗:“庐阜擅高名,岧岧凌太清。”唐孟浩然《夜泊庐江闻故人在东林寺以诗寄之》:“江路经庐阜,松门入虎溪。”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刘慎虚》:“﹝刘慎虚﹞后欲卜隐庐阜,不果。”

【屏风叠】。唐李白《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庐山屏风迭》诗:“吾非济代人,且隐屏风叠。”王琦注:“《一统志》:‘屏风叠在庐山,自五老峯而下,九叠如屏。’《游宦纪闻》:‘九叠屏风之下,旧有太白书堂。’”参见“屏风九叠”。2.层迭如屏风的山岭。宋陆游《储福观唐玉真公主修真之地》诗:“路转屏风叠,云藏帝子家。”

【采】《唐韻》倉宰切《集韻》《韻會》此宰切,音採。《說文》捋取也。《詩·周南》采采卷耳。《朱註》采采,非一采也。又擇也。《禮·昏義》昏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釋文》采,擇也。《疏》納采者,謂采擇之禮。《史記·秦始皇紀》采上古帝位號,號曰皇帝。《班固·西都賦》奚斯魯頌,同見采於孔氏。又采色。《書·益稷》以五采彰施于五色。《史記·項羽紀》吾令人望其氣,皆爲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又物采。《左傳·隱五年》取材以章物,采謂之物。《疏》取鳥獸之材以章明物色,采飾謂之爲物。《文六年》分之采物。《疏》采物,謂采

【乐】《唐韻》五角切《集韻》《韻會》《正韻》逆角切,音岳。《說文》五聲八音之總名。《書·舜典》夔,命女典樂,敎胄子。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易·豫卦》先王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禮·樂記》大樂與天地同和。又鐘鼓、羽籥、干戚,樂之器也。屈伸、俯仰、綴兆、舒疾,樂之文也。《孝經》移風易俗,莫善于樂。又姓。《左傳》晉大夫樂王鮒,《戰國策》燕樂毅。複姓。《孟子》樂正裘。又《唐韻》盧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各切,音洛。喜樂也。《通論》喜者主於心,樂者無所不被。《易·繫辭》樂天知命。《孟子》與民同

【嵩】〔古文〕崇《玉篇》思融切。同崧。《說文》中嶽嵩高山也,从山高,指事。《白虎通》中嶽獨加高字,中央在四方之中可高,故曰嵩高。《後漢·郡國志》穎川陽城有嵩高山。《註》禹貢有外方山,卽嵩也。《前漢·武帝紀》翌日親登嵩高,御史乘屬在廟旁。吏卒咸聞呼萬歲者三。又姓。 《正譌》嵩古作崇。《韋昭國語註》通用崈。《正字通》按崇崈音義同,不當合崇嵩爲一。互見前崧字註。

【山】《廣韻》所閒切《集韻》《韻會》師閒切《正韻》師姦切,與刪音同。《說文》山宣也。宣氣散生萬物,有石而高也。《徐曰》象山峰起之形。《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書·禹貢》奠高山大川。《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周禮》謂之鎮。《鄭註》鎮名山安地德者也。又《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

【冠子】。唐周渭《赠龙兴观主吴崇岳》诗:“楮为冠子布为裳,吞得丹霞寿最多。”2.指古代贵族妇女所戴的一种帽子。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冠子》:“冠子者,秦始皇之制也。令三妃九嬪当暑戴芙蓉冠子,以碧罗为之。”五代和凝《临江仙》词之三:“碧罗冠子稳犀簪,凤皇双颭步摇金。”3.鸟类头上的冠状突起物。周立波《下放的一夜》:“她依了这话,向卜大老倌借了一只冠了很深的雄鸡,用剪子铰去一块冠子尖,血喷出来了。”1.给儿子行加冠礼。《礼记·杂记下》:“大功之末,可以冠子,可以嫁子。”《梁书·贺琛传》:“时皇太子议,大功之末,可以冠

【峰】《集韻》同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