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挂冠迷处所,北山萝月在移文

看著挂冠迷处所,北山萝月在移文

诗句读音
看著挂冠迷处所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拼音: kàn|kānguà guānmíchù suǒ
北山萝月在移文平仄: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韵脚:上平二十文
拼音: běi shānluó yuèzàiyíwén

看著挂冠迷处所,北山萝月在移文释义

【挂冠】漢亦作“掛冠”。晋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五》:“﹝逢萌﹞闻王莽居摄,子宇諫,莽杀之。萌会友人曰:‘三纲絶矣,祸将及人。’即解衣冠,挂东都城门,将家属客於辽东。”《后汉书·逸民传·逢萌》亦载此事。又,南朝梁陶弘景,于齐高帝作相时,曾被引为诸王侍读。他家贫,求作县令不得,乃脱朝服挂神武门,上表辞禄。见《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后因以“挂冠”指辞官、弃官。南朝梁沉约《和左丞庾杲之移病》:“挂冠若东都,山林寧復出。”宋叶适《祭韩子师尚书文》:“愤发挂冠,龠米自炊。”清李渔《玉搔头·分任》:“蒿目为时忧,年未艾,

【迷】《唐韻》莫兮切《集韻》《韻會》緜披切《正韻》綿兮切,音麛。《說文》惑也。《易·坤卦》先迷後得。《書·舜典》烈風雷雨弗迷。《詩·小雅》俾民不迷。

【处所】或居住的地方;地方。战国楚宋玉《高唐赋》:“风止雨霽,云无处所。”《史记·孝文本纪》:“羣臣请处王蜀严道、卭都,帝许之。长未到处所,行病死。”宋苏轼《徐大正闲轩》诗:“人言我闲客,置此闲处所。”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鸦头》:“王问:‘此何处所?’答云:‘此是小勾栏。’”2.指某方面、某部分。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之二》:“他们自然是苏联的诗人,但若用了纯马克斯流的眼光来批评,当然也还是很有可议的处所。”张天翼《畸人手记·新与旧》:“我有时候觉得自己跟他们无论如何是两路人--有些处所合不来。”

【北山】1.泛指北面的山。《诗·小雅·南山有台》:“南山有臺,北山有莱。”唐李白《题元丹丘颍阳山居》诗:“却顾北山断,前瞻南岭分。”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四:“此去东山又北山,镜中强半尚红颜。”2.山名。即北邙山。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夏四月,王田北山,使公卿皆从。”杜预注:“北山,洛北芒也。”《文选·陆机<君子有所思行>》:“命驾登北山,延佇望城郭。”刘良注:“谓登北邙望晋都。”3.山名。即钟山,又名紫金山。在今江苏南京市东。《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吕向题解:“钟山在都北。其先周彦伦

【萝月】间的明月。南朝宋鲍照王延秀等《月下登楼连句》:“髴髣萝月光,繽纷篁雾阴。”唐沉佺期《入少密溪》诗:“相留且待鸡黍熟,夕卧深山萝月春。”清陆培《摸鱼儿》词:“等萝月圆时,林枫染候,共尔説幽胜。”汉

【在】《唐韻》昨宰切《集韻》《韻會》《正韻》盡亥切,裁上聲。《爾雅·釋訓》居也。《易·乾傳》在下位而不憂。又察也。《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禮·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視寒煖之節。又存也。《論語》父母在。又所在也。《前漢·武帝紀》徵詣行在。《蔡邕·獨斷》天子以四海爲家,謂所居爲行在所。又姓。晉汝南太守在育。又脾神曰常在,見《黃庭經》。又昨代切,音載。義同。又叶雌氏切。音此。善也。《詩·小雅》不屬于毛,不離于裏。天之生我,我辰安在。又叶才里切。示上聲。《屈原·離騷》吾令豐隆乗雲兮,求虙之所在。解佩纕以結言兮,

【移】《唐韻》弋支切《集韻》《韻會》余支切《正韻》延知切,音匜。《說文》禾相倚移也。《六書故》移秧也。凡種稻先苗之後移之。又《說文》一曰禾名。又遷也。《韻會》今遷徙之迻借作移。《書·多士》移爾遐逖。又《廣韻》易也,延也。《博雅》轉也。《書·畢命》世變風移。《禮·大傳》絕族無移服。《疏》在旁而及曰移。言不延移及之。又《玉藻》疾趨則欲發,而手足毋移。《疏》移謂靡匜搖動也。又《廣韻》遺也。《博雅》移,脫遺也。又官曹公府不相臨敬,則爲移書箋表之類也。《前漢·公孫弘傳》弘乃移病免歸。《註》移書言病。《後漢·光武紀》於是致

【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無分切,音紋。《說文》錯畫也。《玉篇》文章也。《釋名》文者,會集衆綵,以成錦繡。合集衆字,以成辭義,如文繡然也。《易·繫辭》物相雜,故曰文。《周禮·天官·典絲》供其絲纊組文之物。《註》畫繪之事,靑與赤謂之文。《禮·樂記》五色成文而不亂。又《尚書序》古者伏犧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疏》文,文字也。《說文》序》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卽謂之字。《古今通論》倉頡造書,形立謂之文,聲具謂之字。又《易·乾卦文言疏》文謂文飾。又《易·坤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