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试铨衡局,衙参典校厨

科试铨衡局,衙参典校厨

诗句读音
衙参典校厨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上平十虞
拼音: yácān diǎnxiào|jiàochú
科试铨衡局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韵脚:入三燭
拼音: kē shìquán héngjú

科试铨衡局,衙参典校厨释义

【衙】《唐韻》五加切《集韻》《韻會》牛加切,音牙。《廣韻》衙府。《類篇》古者軍行有衙,尊者所在,後人因以所治爲衙。又《玉篇》衙。參也。《篇海》早晚衙集也。又《唐書·儀衞志》唐制,天子居曰衙。又地名。《史記·秦本紀註》《地理志》,馮翊有衙縣。又姓。《通志·氏族略》衙氏,嬴姓,秦穆公子食采于衙,因氏焉。漢有長平令衙卿。《晉書·惠帝紀》河閒王顒遣將衙博擊李特于蜀。又《廣韻》語居切,音魚。衙衙,行貌。《宋玉·九辨》導飛廉之衙衙。又《玉篇》疎遠貌。又《韻補》牛何切,叶音俄。《韓愈詩》頷頭可其奏,送以紫玉珂。詆欺劉天子,正

【参典】参与掌管。《北史·魏东平王翰传》:“东平王翰,真君三年封秦王,拜侍中、中军大将军,参典都曹事。”

【校】〔古文〕《唐韻》《正韻》古孝切《集韻》《韻會》居效切,音敎。《說文》木囚也。《徐曰》校者,連木也。《易·噬嗑》屨校滅趾。《疏》謂梏其行,卽械也。又角也,報也。《論語》犯而不校。又考校。《禮·學記》比年入學,中年考校。又比校。《周禮·天官》小宰比官府之具。《註》比校次之。《疏》使知善惡足否也。又檢校。《前漢·食貨志》貫朽而不可校。又遮木以闌禽獸曰校。《漢成帝紀》大校獵。又訂書曰校。《前漢·劉向傳》詔向校中五經秘書。又《小爾雅》戰交曰校。又《唐韻》《韻會》胡敎切《集韻》後敎切《正韻》胡孝切,音效。學宮名。夏曰

【厨】《唐韻》直株切《集韻》《韻會》重株切,音躕。《說文》庖屋也。《孟子》是以君子遠庖廚也。又《玉篇》主也。《後漢·黨錮傳》度尚,張邈,王考,劉儒,胡毋班,秦周,蕃嚮,王章,爲八廚。廚者,言能以財救人也。又櫝也。《晉書·顧愷之傳》愷之嘗以一廚畫寄桓。《南史·齊陸澄傳》王儉戲之曰:陸公書廚也。又馗廚,菌也。《爾雅·釋草》中馗菌。《註》地蕈也。今江東人名爲土菌。亦曰馗廚。又木名。《集韻》斯條國有廚木,汁肥,可用之煑餅。 《廣韻》俗作厨。

【科试】白居易《与元九书》:“家贫多故,二十七方从乡赋,既第之后,虽专於科试,亦不废诗。”《宋史·选举志二》:“是岁(绍兴九年),以科试,明堂同在嗣岁,省司财计艰於办给。”明高明《琵琶记·蔡公逼试》:“天子詔取贤良,秀才每都求科试。”《红楼梦》第一一九回:“内中有个极富的人家姓周……只有一子,生得文雅清秀,年纪十四岁,他父母延师读书,新近科试,中了秀才。”

【铨衡】轻重的器具。《淮南子·齐俗训》:“夫挈轻重不失銖两,圣人弗用,而县之乎銓衡。”刘文典集解:“《羣书治要》引,銓作权。”晋葛洪《抱朴子·审举》:“夫銓衡不平则轻重错谬,斗斛不正则少多混乱。”唐白居易《革吏部之弊策》:“妍蚩者不能欺於藻镜,錙銖者不敢诈於銓衡。”2.品鉴衡量。晋葛洪《抱朴子·尚博》:“德行为有事,优劣易见,文章微妙,其体虽识,夫易见者粗也,难识者精也。夫唯粗也,故銓衡有定焉;夫唯精也,故品藻难一焉。”南朝梁锺嵘《诗品》卷中:“﹝魏文帝﹞惟‘西北有浮云’十餘首,殊美赡可翫,始见其工矣。不然,何以

【局】《廣韻》渠玉切《集韻》《韻會》衢六切,音跼。《說文》促也。从口,在尺下,復局之。一曰博,所以行棊,博局外有垠堮周限可用,故謂人材爲幹局。《廣韻》曹局也。《禮·典禮》左右有局。《註》軍之左右有部分,不相濫也。《又》各司其局。《註》軍行須監領也。又拘也,促也,曲身也。《屈原·離騷》僕夫悲余馬懷兮,蜷局顧而不行。《註》曲促,回顧不前也。《史記·魏其傳》今日廷論,乃局趣效轅下駒。又鬈髮也。《詩·小雅》予髮曲局。《註》局,卷貌。又《增韻》匣也。又《唐文粹》有負局生。又叶居亦切。《詩·小雅》謂天蓋高,不敢不局。叶下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