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叹往年至今日,任运还同不系舟
诗句 | 读音 |
---|---|
可叹往年至今日 | 平仄:仄 仄 仄 平 仄 平 仄 韵脚:入五質 拼音: kě tànwǎng niánzhì jīn4 |
任运还同不系舟 | 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 rèn|rényùnhuán|háitóng|tòngbù xì zhōu |
可叹往年至今日,任运还同不系舟释义
【可叹】”。亦作“可嘆”。1.值得赞美。晋陆机《日出东南隅行》:“冶容不足咏,春游良可叹。”2.令人感慨。南朝梁徐悱《古意酬到长史溉登琅邪城》诗:“寄言封侯者,数奇良可叹!”宋李如箎《东园丛说·杂说·学者自出己见》:“传注虽存,而未尝省览,即用己见立説,反谓先儒所不能到,甚可嘆也。”茅盾《子夜》五:“一种企业放在不会经营的冤大头手里,是真可惜又可叹!”
【往年】的年头;从前。《左传·昭公十七年》:“往年吾见之,是其徵也,火出而见。今兹火出而章,必火入而伏。”唐元结《漫酬贾沔州》诗:“往年壮心在,尝欲济时难。”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二·林四娘》:“静锁深宫忆往年,楼臺簫鼓遍烽烟。”姚雪垠《长夜》一:“虽然他们的声音表面上同往年一样的朴实和亲切,可是骨子里却满含着恐怖的关切。”典
【至今】。《楚辞·九章·抽思》:“初吾所陈之耿著兮,岂至今其庸亡。”唐高适《燕歌行》:“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刘半农《三十初度》诗:“三十岁,来的快!三岁唱的歌,至今我还爱。”
【日】〔古文〕《唐韻》《正韻》人質切《集韻》《韻會》入質切,音。《說文》實也。太陽之精不虧。《博雅》君象也。《釋名》日,實也,光明盛實也。《易·乾卦》與日月合其明。又《繫辭》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又《說卦》離爲火爲日。《周禮·天官·九註》日者天之明。《禮·祭義》日出於東。《史記·天官書註》日者,陽精之宗。《前漢·律歷志》日合於天統。《後漢·荀爽傳》在地爲火,在天爲日。《淮南子·天文訓》火氣之精者爲日。又《書·舜典》協時月正日。《傳》合四時之氣節,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齊一也。又《洪範》五紀,三曰日。《傳》紀一日
【任】《唐韻》《集韻》《韻會》如林切《正韻》如深切,音壬。誠篤也。《詩·邶風》仲氏任只。《鄭箋》以恩相信曰任。又《周禮·地官》大司徒之職,以鄕三物,敎萬民而賔興之。二曰六行,孝友睦婣任恤。《註》任,信於友道。又《廣韻》堪也。《王粲·登樓賦》情眷眷而懷歸兮,孰憂思之可任。《註》言誰堪此憂思也。又當也。《左傳·僖十五年》衆怒難任。又負也,擔也。《詩·小雅》我任我輦。《禮·王制》輕任幷,重任分。《註》幷已獨任之,分析而二之。又姓。大任,文王之母。又薛國之姓。《左傳·隱十一年》不敢與諸任齒。《正義》謝章薛舒呂祝終泉畢過
【运】《集韻》羽粉切,音抎。走貌。(運)〔古文〕《廣韻》《正韻》禹慍切《集韻》《韻會》王問切,音韻。《玉篇》轉也,動也。《正韻》行也,用也。《易·繫辭》日月運行。《書·大禹謨》帝德廣運。《註》行之不息也。《禮·少儀》君子欠伸運笏。《註》運,動也。又《說文》移徙也。《廣韻》轉輸也。《後漢·百官志》尉曹主卒徒轉運事。又《正韻》天造曰運。《渾天儀》天運如車轂。又《韻會》五運,五行氣化流轉之名。又運祚,曆數也。《史記·高帝贊》漢承堯運。又《集韻》地南北謂之運。《越語》廣運百里。註:遠行賦東西爲廣,南北爲運。又叶于分切,
【还】《篇海類編》音浮。又音否。俗作還字,非。(還)《唐韻》戸關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關切,音環。《說文》復也。《玉篇》反也。《詩·小雅》爾還而入,我心易也。還而不入,否難知也。《註》反也。又《正韻》退也,歸也。《儀禮·鄕飮酒禮》主人答拜還,賔拜辱。《註》還,猶退也。《前漢·高帝紀》還守豐。又《灌嬰傳》還定三秦。又顧也。《左傳·昭二十年》無所還忌。《註》還,猶顧也。又償也。《老子·道德經》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還。又大還、小還,日至之名。《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鳥次,是謂小還。至于女紀,是謂大
【同】《唐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音桐。《說文》合會也。《玉篇》共也。《廣韻》①也。《易·同人》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書·益稷》敷同日奏罔功。又《廣韻》齊也。《書·舜典》同律度量衡。《詩·小雅》我馬旣同。又聚也。《詩·小雅》獸之所同。《傳》同猶聚也。又和也。《禮·禮運》是謂大同。《註》猶和也,平也。又《周禮·春官·大司樂》六律六同。《註》六律合陽聲者,六同合隂聲者。又《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註》律以竹,同以銅。言助陽宣氣,與之同也。又《周禮·春官·大宗伯》時見曰會,殷見曰同。《詩·
【不系舟】1.比喻自由而无所牵挂。《庄子·列御寇》:“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敖游,汎若不繫之舟,虚而敖游者也。”唐白居易《适意》诗之一:“岂无平生志,拘牵不自由。一朝归渭上,泛如不繫舟。”宋张孝祥《浣溪沙》词:“已是人间不繫舟,此心元自不惊鸥,卧看骇浪与天浮。”2.比喻漂泊无定。唐李白《寄崔侍御》诗:“宛溪霜夜听猿愁,去国长如不繫舟。”唐白居易《想东游五十韵》:“去去无程客,行行不繫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