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卧涪江蘸月厅,知音唤起进趋生
诗句 | 读音 |
---|---|
客卧涪江蘸月厅 | 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 kèwòfú14yuètīng |
知音唤起进趋生 | 平仄: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韵脚:下平十二庚 拼音: zhī yīnhuàn qǐjìn qūshēng |
客卧涪江蘸月厅,知音唤起进趋生释义
【客】《唐韻》苦格切《集韻》《韻會》《正韻》乞格切,坑入聲。《說文》寄也。从宀各聲。又《廣韻》賔客。《周禮·秋官》大行人掌大賔之禮,及大客之儀。《註》大賔爲五等諸侯,大客卽其孤卿。又《司儀》諸公相爲賔,諸公之臣相爲國客。又主客。《禮·郊特牲》天子無客禮,莫敢爲主焉。又《左傳·僖二十四年》宋,先代之後也,於周爲客。又凡自外至者皆曰客。《易·需卦》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又外亦曰客。《易·繫辭》重門擊柝,以待暴客。又姓。《正字通》漢客孫,廣德人。又叶苦各切,音恪。《詩·小雅》所謂伊人,於焉嘉客。叶上夕藿。夕音削
【卧】《唐韻》吾賀切《集韻》《韻會》吾貨切《正韻》五箇切,音餓。《說文》休也。从人臣,取其伏也,人臣事君俯僂也。《長箋》因休義借寐也。《廣韻》寢也。《釋名》化也,精氣變化,不與覺時同也。《禮·樂記》魏文侯問於子夏曰:吾端冕而聽古樂,則唯恐臥。又《韻會》寢室曰臥。《後漢·宦者傳論》乃以張卿爲大謁者,出入臥內。又息也。《管子·白心篇》臥名利者寫生危。《註》息其名利之心,則無危生之累也。
【涪】《唐韻》縛牟切《集韻》《韻會》房尤切《正韻》房鳩切,音浮。水名。《水經注》涪水,出廣漢屬國剛氐道徼外。又涪陵,漢縣名,今爲州屬重慶府。又《集韻》馮無切,音扶義同。又蒲侯切,音捊。涪漚,水泡也。漢典考證:〔《水經注》涪水,出廣漢屬國刪氐游徼外。〕 謹照原文刪改剛。游改道。 考證:〔《水經注》涪水,出廣漢屬國刪氐游徼外。〕 謹照原文刪改剛。游改道。
【江】《唐韻》《集韻》《韻會》古雙切,音杠。水名。《風俗通·山澤篇》江者,貢也。出珍物,可貢獻也。《釋名》江,共也。小江流入其中,所公共也。《說文》水出蜀湔氏徼外岷山,入海。《書·禹貢》岷山導江。《家語》夫江始於岷山,其源可以濫觴。及其至江津也,不舫舟,不避風雨,不可以涉。又《書·禹貢》三江旣入。《韋昭國語註》吳松江,錢塘江,浦陽江。《郭璞·山海經註》岷山,大江水所出。崍山,南江水所出。崌山,北江水所出。南江,北江,皆東流注於大江。《庾闡·揚都賦註》松江,東北行七十里得三江口,東北入海爲婁江,東南入海爲東江,幷
【蘸】《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莊陷切,斬去聲。《說文》以物投水也,此蓋俗語。《庾信·鏡賦》朱開錦蹹,黛蘸油檀。
【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魚厥切,音軏。《說文》闕也。太隂之精。《釋名》月,缺也,滿則缺也。《易·繫辭》隂陽之義配日月。《禮·祭義》月生於西。《公羊傳·莊二十五年註》月者,土地之精。《史記·天官書註》月者,隂精之宗。《淮南子·天文訓》水氣之精者爲月。又《書·堯典》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傳》一歲十二月,月三十日,三歲則置閏焉。又《洪範》二曰月。《傳》所以紀一月。《疏》從朔至晦,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禮·禮運》月以爲量。《註》天之運行,每三十日爲一月。又姓。金月彥明首建孔子廟,明洪武中有月輝、月文憲
【厅】《廣韻》他丁切《集韻》湯丁切《正韻》他經切,音汀。《廣韻》廳,屋也。《集韻》古者治官處,謂之聽。事後語省,直曰聽,故加广。《增韻》聽事,言受事察訟於是。漢晉皆作聽,六朝以來,乃始加广。
【知音】1.通晓音律。《礼记·乐记》:“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於礼矣。”《太平御览》卷五八一引汉桓谭《新论》:“音不通千曲以上不足为知音。”宋周邦彦《意难忘》词:“知音见説无双,解移宫换羽,未怕周郎。”《醒世恒言·黄秀才徼灵玉马坠》:“僖宗皇帝,妙选天下知音女子,入宫供奉。”2.《列子·汤问》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伯牙琴音志在高山,子期说“峩峩兮若泰山”;琴音意在流水,子期说“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后世遂以“知音”比喻知己,同志。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徐
【唤起】。唐杜甫《秋日夔州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唤起搔头急,扶行几屐穿。”宋苏轼《有美堂暴雨》诗:“唤起謫仙泉洒面,倒倾鮫室泻琼瑰。”宋陆游《细雨》诗:“美睡常嫌鶯唤起,清愁却要酒阑回。”2.引申为使之觉醒奋起。毛泽东《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词:“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3.触动;激发。巴金《春》一:“打动她的心,唤起她的热情的处所却也很多。”4.鸟名。唐韩愈《赠同游》诗:“唤起窗全曙,催归日未西。”洪兴祖注:“唤起、催归,二禽名也……催归,子规也;唤起,声如人络丝,员转清亮,偏於
【进趋】亦作“进趣”。亦作“进趍”。1.举动;行动。《庄子·天道》“老子曰:而容崖然”晋郭象注:“进趋不安之貌。”《北史·王轨传》:“宣帝之征吐谷浑也,武帝令轨与宇文伯并从,军中进趣,皆委轨等,宣帝仰成而已。”《旧唐书·马燧传》:“造甲者必令长短三等,称其所衣,以便进趋。”宋岳珂《桯史·晦庵感兴诗》:“进趋极虔恭,退息常端庄。”2.努力向上;立志有所作为。《后汉书·北海靖王兴传》:“吁,子危我哉!此乃孤幼时进趣之行也。”《世说新语·排调》“头责秦子羽云”刘孝标注引晋张敏《头责子羽文》:“子欲为进趣也,则当如贾生之
【生】〔古文〕《唐韻》所庚切《集韻》《韻會》《正韻》師庚切,音甥。《說文》進也。《玉篇》起也。《莊子·外物篇》凡道不欲壅,壅則哽,哽而不止則跈,跈則衆害生。《註》生,起也。又《玉篇》產也。《博雅》人十月而生。《穀梁傳·莊二年》獨隂不生,獨陽不生,獨天不生,三合然後生。又出也。《易·觀卦》上九觀其生,君子無咎。《註》生,猶動出也。又養也。《周禮·天官·大宰》五曰生以馭其福。《註》生,猶養也。賢臣之老者,王有以養之。《左傳·哀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敎訓。又《韻會》死之對也。《孟子》生,亦我所欲也。《前漢·文帝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