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黯淡碧琉璃,白云吞吐红莲阁
诗句 | 读音 |
---|---|
白云吞吐红莲阁 | 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 bái yúntūntǔ|tùhóng liángé |
崆峒黯淡碧琉璃 | 平仄:平 仄 仄 仄 仄 平 平 拼音: kōng tóngàn dànbì liú lí |
崆峒黯淡碧琉璃,白云吞吐红莲阁释义
【白云】1.白色的云。《诗·小雅·白华》:“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庄子·天地》:“乘彼白云,至於帝乡。”《史记·封禅书》:“其夜若有光,昼有白云起封中。”唐苏颋《汾上惊秋》诗:“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文汇报》1983.10.12:“《蓬莱导游图》有幅照片,蓝天之下,白云之上,嵌着蓬莱阁主要建筑,似仙山又似蜃楼。”2.黄帝时掌刑狱之官。后用作刑官的别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黄帝云师云名”颜师古注引汉应劭曰:“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由是而言,故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縉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
【吞】《唐韻》吐根切《集韻》《韻會》他根切,音。《說文》咽也。《司馬相如·子虛賦》吞若雲夢者八九。又《廣韻》吞,滅也。《增韻》幷包也。《戰國策》隂謀有吞天下之心。又《廣韻》他前切《集韻》他年切,音天。姓也。漢有吞景雲。又《集韻》咽也。《穀梁傳·隱三年註》其所吞咽者,壤入於內。《釋文》吞,敕恩反。又音天。《王筠詩》桓桓信無敵,堂堂寧有前。九圻良易舉,八荒安足吞。
【吐】《唐韻》《正韻》他魯切《集韻》《韻會》統五切,音土。《說文》寫也。《玉篇》口吐也。《詩·大雅》柔則茹之,剛則吐之。《左傳·僖六年》若晉取虞,而明德以薦馨香,神其吐之乎。《史記·魯世家》周公一飯三吐哺。又《增韻》出也,舒也。《前漢·劉向傳》發明詔,吐德音。《唐書·房琯傳》辭吐華暢。又姓。《正字通》隋將軍吐萬緒。又複姓,後魏有吐奚、吐難、吐萬氏。又《廣韻》湯故切《集韻》《韻會》《正韻》土故切,音兔。《廣韻》歐也。
【红莲】荷花。南朝梁元帝《采莲赋》:“紫茎兮文波,红莲兮芰荷。”唐王维《山居即事》诗:“緑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宋辛弃疾《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词:“红莲相倚深如怨,白鸟无言定是愁。”2.指女子的红鞋。宋秦观《满庭芳·咏茶》词之三:“娇鬟,宜美盼,双擎翠袖,稳步红莲。”《花月痕》第八回:“一个十四五岁的,身穿一件白纺绸大衫,二蓝摹本缎的半臂,头上挽了个麻姑髻,当头插一朵芍药花,下截是青縐镶花边裤,微露出红莲三寸。”3.早稻名。唐陆龟蒙《别墅怀归》诗:“遥为晚花吟白菊,近炊香稻识红莲。”宋范成大《吴郡志·土物下》
【崆峒】1.山名。在今甘肃平凉市西。相传是黄帝问道于广成子之所。也称空同、空桐。《庄子·在宥》:“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於空同之上,故往见之。”《史记·五帝本纪》:“﹝黄帝﹞西至于空桐,登鷄头。”南朝梁沉约《为武帝与谢朏敕》:“羲轩邈矣,古今事殊,不获总驾崆峒,依风问道。”后亦以指仙山。唐曹唐《仙都即景》诗:“旌节暗迎归碧落,笙歌遥听隔崆峒。”宋沉遘《真宗皇帝忌日醮文》:“真宗皇帝伏愿登御崆峒,从游汗漫,锡羡上灵之福,延洪后嗣之休。”一说黄帝问道于广成子之山。在今河南临汝县西南。唐舒元舆《桥山
【黯淡】亦作“黯澹”。1.阴沉;昏暗。唐杜牧《代吴兴妓春初寄薛军事》诗:“柳暗霏微雨,花愁黯淡天。”明何景明《冬雨率然有二十韵》:“二仪黯澹交,百川莽迴薄。”清王士禛《羚羊峡》诗:“巃嵸云雷窟,黯澹蛟鼉宫。”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2.比喻没有希望,不美好。清高鹗《晦日送春同毕苏桥饮长河小亭时苏桥亦欲南归》诗:“大别山遥情黯淡,将离花好约蹉跎。”沙汀《困兽记》八:“因为由于这个打趣,这个哗笑,他看出了危机,觉得前途很黯淡了。”冰心《寄小读者》八:“我自己廊上凝坐,秋风侵衣,一声声卖
【碧琉璃】瑠璃”。碧绿色的琉璃。亦喻指碧绿色的光莹透明之物。唐李涉《题水月台》诗:“水似晴天天似水,两重星点碧琉璃。”宋欧阳修《浣溪沙》词:“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瑠璃滑浄无尘。”明陈继儒《珍珠船》卷四:“德宗时,吴明国贡鸞蜂蜜……其色碧,贮白玉碗,表里如碧珫璃。”田汉《南归》:“那湖边草场上的草……青得跟绒毡似的。我们又叫它‘碧琉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