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几悲砍涕满襟,圣贤千古我如今
| 诗句 | 读音 |
|---|---|
| 圣贤千古我如今 | 平仄: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shèng xiánqiān gǔwǒrú jīn |
| 叩几悲砍涕满襟 | 平仄:仄 平 平 仄 仄 仄 平 韵脚:下平二十一侵 拼音: kòu1|3bēikǎntìmǎnjīn |
叩几悲砍涕满襟,圣贤千古我如今释义
【圣贤】1.圣人和贤人的合称。亦泛称道德才智杰出者。《易·鼎》:“彖曰: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养圣贤。”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唐韩愈《重答张籍书》:“吾子不以愈无似,意欲推而纳诸圣贤之域。”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上:“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圣贤教人知行,正是要復那本体,不是着你只恁的便罢。”清秋瑾《同胞苦》歌:“手提白刃觅民贼,捨身救民是圣贤。”老舍《骆驼祥子》七:“他一向没遇到过像
【千古】1.久远的年代。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睢水四》:“追芳昔娱,神游千古,故亦一时之盛事。”唐李白《丁都护歌》:“君看石芒碭,掩泪悲千古。”宋王安石《金山寺》诗:“谁言张处士,雄笔映千古。”清昭槤《啸亭续录·王西庄之贪》:“贪鄙不过一时之嘲,学问乃千古之业。”朱德《悼左权同志》诗:“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2.引申为具有长远存在的价值。清赵翼《瓯北诗话·杜少陵诗》:“自此以后,北宋诸公皆奉杜为正宗,而杜之名遂独有千古。”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八:“南宋诸名家,大旨亦不悖於温韦,而各立门户,别有千古。
【我】〔古文〕《唐韻》五可切《集韻》《韻會》語可切,俄上聲。《說文》施身自謂也。《廣韻》已稱也。又稱父母國曰我,親之之詞。《春秋·隱八年》我人祊。又姓。古賢人,著書名我子。又《說文》或說我,頃頓也。○按頃頓,義與俄同。然字書從無作俄音者,存考。又《韻補》叶與之切,音台。《揚子·太經》出我入我,吉凶之魁。《註》我音如台小子之台。又叶阮古切,音五。《張衡·鮑德誄》業業學徒,童蒙求我。濟濟京河,實爲西魯。,篆文我。
【如今】史记·项羽本纪》:“樊噲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唐杜甫《泛江》诗:“故国流清渭,如今花正多。”《红楼梦》第七八回:“我这如今是天上的神仙来请,那里捱得时刻呢?”丁玲《母亲》三:“曼贞便同她解释,说如今的世界不同了,女人也可以找出路的。”
【叩】《集韻》《韻會》《正韻》丘切,音。《玉篇》叩,擊也。《禮·學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論語》以杖叩其脛。《公羊傳·僖十九年》其用之社奈何,蓋叩其鼻以血社也。《史記·秦始皇紀》叩關而攻秦。又《集韻》以手至首也。《正字通》稽顙曰叩首。《前漢·李陵傳》叩頭自請。又《韻會》問也,發也。《論語》我叩其兩端而竭焉。《疏》叩,發動也。又《廣韻》《正韻》苦后切《集韻》《韻會》去厚切,音口。《廣韻》叩頭。又《正韻》問也。本作。又《廣韻》與扣同。亦擊也。又叶孔五切,音苦。《韓愈·元和聖德詩》取之江中,枷脰
【几】《唐韻》居履切《集韻》《韻會》舉履切《正韻》居里切,寄上聲。《說文》踞几也。《徐曰》人所凭坐也。《詩·大雅》或肆之筵,或授之几。《周禮·春官》五几,玉几,雕几,彤几,漆几,素几。《劉歆·西京雜記》漢制,天子玉几,冬加綈錦其上,謂之綈几。凡公侯皆竹木几,冬則細爲橐以馮之。《玉篇》案也。亦作机。《左傳·昭五年》設机而不倚。又几几,安重貌。《詩·豳風》赤舄几几。(幾)〔古文〕《唐韻》居衣切《集韻》《韻會》居希切,音機。《說文》微也。《易·繫辭》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書·臯陶謨》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幾。《傳
【悲】《唐韻》府眉切《集韻》《韻會》《正韻》逋眉切,音。《說文》痛也。从心非聲。有聲無淚曰悲。《詩·豳風》女心傷悲。《毛傳》春女悲,秋士悲。感其物化也。《鄭箋》春女感陽氣而思男,秋士感隂氣而思女,是其物化,所以悲也。一曰心非爲悲。心之所以非則悲矣。《淮南子·原道訓》憂悲多恚,病乃成積。又叶補皆切,擺平聲。《楚辭·九辯》春秋逴逴而日高兮,然惆悵而自悲。四時遞來而卒歲兮,隂陽不可與儷偕。zdic.net汉典
【砍】《篇海》苦感切,音坎。砍斫也。
【满】〔古文〕《唐韻》《正韻》莫旱切《集韻》母伴切,音懣。《說文》盈溢也。《書·大禹謨》不自滿假。《傳》滿謂盈實。《正義》滿以器喩,故爲盈實。《管子·霸言篇》地大而不爲,命曰土滿。人衆而不理,命曰人滿。兵威而不止,命曰武滿。又姓,晉滿奮。又《集韻》莫困切,音悶。同懣。《說文》煩也。或省作滿。《前漢·霍光傳》憂滿不食。又《韻補》叶美辨切,音免。《蘇軾詩》南都從事亦學道,不恤枯腸誇腦滿。問羊他日到金華,應時相將遊閬苑。又、満、。
【襟】《唐韻》《韻會》居吟切,音金。《說文》交衽也。《廣韻》袍襦前袂也。《爾雅·釋器》衣眥謂之襟。《屈原·離騷》霑余襟之浪浪。《釋名》襟,禁也,交于前所以禁禦風寒也。亦作衿。《類篇》又作。《玉篇》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