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准简介

寇准简介

寇准(961─1023)字平仲,下邽(今陕西渭南北)人。

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巴东县。

累迁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

为官敢直言。

景德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反对王钦若等南迁主张,力主抵抗辽军进攻,促使真宗往澶州(今河南濮阳)前线亲自抗敌,与辽订立澶渊之盟。

后为王钦若所谮,罢知陕州。

天禧三年(1019)再相。

真宗病,刘皇后预朝政,準密奏请太子监国,事泄,为丁谓排挤,罢相,封莱国公。

后贬道州司马,再贬雷州司户参军。

天圣元年卒于贬所,年六十三,谥忠愍。

著有《寇莱公集》七卷。

《全宋词》录其词四首,《全宋词补辑》另从《诗渊》辑得一首。

 

寇准相关资料

寇准生平

寇准以甲科进士入仕,先授大理寺评事、知县事,后多次擢升,直至参知政事、同平章事。为官清廉,不拘节微而善谋大事,在地方以民为本,政绩卓著;在朝廷辅佐皇帝安邦治国,为北宋著名政治家、彪炳青史的名相。 寇准生于961年七月十四日(8月27日),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淳化五年为参知政事,其政治才能深受宋太宗赏识。为人刚直,因多次直谏,渐被皇帝重用。太宗时… 详细介绍

寇准祠墓

寇公祠寇准去世后,经他夫人宋氏请求,将灵柩运到洛阳安葬,途径衡州(今衡阳市)、公安(今湖北公安)等地时,当地父老插竹路祭,据说后来竹都成活为林,后人称为“相公竹”。人们又在竹林旁建了“寇公祠”。明代大文人戴嘉猷路过公安时,曾题写“万古忠魂依海角,当年枯竹到雷阳”的不朽诗句。雷州西湖宋园内有寇公祠,寇准一生的最后18个月在雷州度过。遗体运回西京安葬,雷州人为了… 详细介绍

寇准轶事:罢宴

相传,宋淳化年间,青年时代的寇准,得到宋太宗的支持和信任,提升为参知政事。不久,太宗又为寇准主婚,让皇姨宋娥与他成亲。宋娥是赵匡胤宋皇后的幼妹、邢国公宋准的幼女,美貌聪慧,贤淑多才。新婚期间, 日日酒宴,夜夜歌舞。 一天,寇准与宋娥正在欢宴,忽听门官来报:“相爷,大门外有个老汉,说是相爷的乡里,非要见相爷不可。”一听是家乡人,寇准忙说:“快请进来!”不一会,… 详细介绍

寇准铁事:计废太子

重阳节又到了。宋太宗钦令遍请诸王,大摆酒宴。楚王元佐刚巧发病,太宗因此没请这位长子参加。这暴戾的家伙半夜醒来,竟恶从胆边生,把宫中姬妾们统统关起来,放火烧宫。太子东宫内外,惨叫声震天。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才熄灭。 听到太监传报,太宗气极了:这太子自从得了精神病后,像野兽一般残忍。左右侍从稍有过错,就给他弯弓射死。朕多次教诲,至今却未悔改。想到这儿,他气不打从一处… 详细介绍

寇准铁事:无楼台相公

当时有个诗人称赞寇准:“有官居鼎,无地起楼台。”“无楼台相公”的美号就这样叫开了。据说寇准初执掌相府的时候,生活还是很奢侈的,那么后来为什么会变成“无楼台相公”呢?故事是这样的——寇准平时喜欢听歌,酒余茶后经常叫一些歌女唱歌排忧解闷。有一次,一个妙龄歌女来相府清唱,寇准见她面目姣好 ,听她歌声圆润,一时兴起,就赏她一匹绫缎。想不到歌女还嫌赏赐少,一脸的不高兴… 详细介绍

寇准的热门古诗

踏莎行

【踏莎行】
春色将阑,
莺声渐老,
红英落尽青梅小。
画堂人静雨蒙蒙,
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
离情杳杳,
菱花尘满慵将照。
倚楼无语欲销魂,
长空暗淡连芳草。

书河上亭壁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咏华山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踏莎行·寒草烟光阔


寒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春潮雨霁轻尘歇。征鞍发。
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动黯然,知有后会甚时节?
更进一杯酒,歌一阕。叹人生,最难欢聚易离别。
且莫辞沉醉,听取阳关彻。念故人,千里至此共明月。

书河上亭壁(岸阔樯稀波渺茫)

岸阔樯稀波渺茫,
独凭危槛思何长。
萧萧远树疏林外,
一半秋山带夕阳。

寇准的诗词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