脍人肝与采山薇,举世营营为饱饥
诗句 | 读音 |
---|---|
脍人肝与采山薇 | 平仄:仄 平 平 平 仄 平 平 韵脚:上平六脂 拼音: kuàiréngānyǔ|yù|yúcǎi shānwēi |
举世营营为饱饥 | 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 jǔ shìyíng yíngwéi|wèibǎojī |
脍人肝与采山薇,举世营营为饱饥释义
【脍】《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外切,音儈。《說文》細切肉也。《玉篇》肉細切者爲膾。《釋名》膾,會也。細切肉令散,分其赤白異切之,已,乃會合和之也。《韻會》肉腥細者爲膾,大者爲軒。《禮·曲禮》膾炙處外。又《博雅》膾,割也。又《廣韻》魚膾。《詩·小雅》炰龞膾鯉。又《韻會》國名。堯欲伐宗膾。宗膾,小蕃國。 《集韻》或从魚。鱠。
【人】〔古文〕《唐韻》如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而鄰切,音仁。《說文》天地之性最貴者也。《釋名》人,仁也,仁生物也。《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德,隂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又一人,君也。《書·呂》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又予一人,天子自稱也。《湯誥》嗟爾萬方有衆,明聽予一人誥。又二人,父母也。《詩·小雅》明發不寐,有懷二人。又左人,中人,翟國二邑。又官名。《周禮》有庖人,亨人,漿人,凌人之類。又楓人,老楓所化,見《朝野僉載》。又蒲人,艾人,見《歲時記》。又姓。明人傑。又左人,聞人,俱複姓。又《韻補》叶如延
【肝】《唐韻》古寒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寒切,音干。《說文》木藏也。生於木,魄所藏。《正字通》左三葉,右四葉,以膽爲府,附脊第九椎爲陽中,少陽通於春氣。素問曰: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釋名》肝,幹也。五行屬木,故其體狀有枝幹也。凡物以大爲幹。《詩·大雅·或燔或炙傳》炙用肝。《禮·月令》其祀門,祭先肝。《淮南子·精神訓》肝爲風。又《白虎通》肝之爲言扞也。又肝楡,海外國名。《山海經》肝楡之尸,在大人北。
【与】《廣韻》《集韻》《正韻》同與。《說文》賜予也。一勺爲与。《六書正譌》寡則均,故从一勺。(與)〔古文〕《廣韻》弋諸切《正韻》弋渚切《集韻》《韻會》演女切,音予。《說文》黨與也。《戰國策》是君以合齊與强楚。《註》與,黨與也。《管子·八觀篇》請謁得于上,則黨與成于下。又《廣韻》善也。《禮·禮運》諸侯以禮相與。又《增韻》及也。《易·說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又許也,從也。《論語》吾與點也。《管子·形勢解》鬼神助之,天地與之。又待也。《論語》歲不我與。又《博雅》如也。《前
【采山】矿产。晋左思《吴都赋》:“煮海为盐,採山铸钱。”《史记·吴王濞列传》唐司马贞索隐述赞:“富因採山,衅成提局。”2.上山打柴。宋梅尧臣《田家·四时》诗:“採山持野斧,射鸟入烟林。”
【薇】《唐韻》《集韻》《正韻》無非切,音微。《玉篇》菜也。《說文》似藿菜之微者也。《詩·召南》言采其薇。《儀禮·公食大夫禮》鉶芼:牛藿、羊苦、豕薇皆有滑。又白薇,藥名。又蘼蕪,一名薇蕪。《張衡·南都賦》薇蕪蓀萇。又花名。《拾遺記》元熙元年,詔民閒園囿皆植紫薇,以爲壓勝。《唐書·百官志》中書知制浩,開元號紫薇省。又薔薇,見薔字註。又《唐韻》武悲切,音眉。《爾雅·釋草》薇垂水。《註》生於水邊。又薇銜,藥名。 《集韻》或作。
【举世】界;普天下。《庄子·逍遥游》:“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唐方干《德政上睦州胡中丞》诗:“羣书已熟无人似,五字研成举世传。”陈毅《哭叶军长希夷同志》诗:“‘七七’开抗战,君自海外回。东进杀倭寇,举世惊风雷。”汉
【营营】《诗·小雅·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樊。”朱熹集传:“营营,往来飞声,乱人听也。”宋欧阳修《和圣俞聚蚊》:“羣飞岂能数,但厌声营营。”明徐渭《涉江赋》:“彼营营之微声,沾沾之细利,又何殊於曳虫股,嘬蝇脾,入孔穴,实粮齎,第因小而形大,曾一蚁之何加?”柔石《人间杂记·死所的选择》:“都是些善男信女,营营地在谈论他。”2.往来不绝貌;往来盘旋貌。《楚辞·九章·抽思》:“愿径逝而未得兮,魂识路之营营。”王逸注:“精灵主行,往来数也。”《汉书·扬雄传上》:“羽骑营营,昈分殊事。”颜师古注:“营营,周旋貌也。”唐白
【饱】〔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博巧切,包上聲。《說文》厭也。《玉篇》飽滿也。《廣韻》食多也。《易·漸卦》飮食衎衎,不素飽也。《禮·文王世子》嘗饌善,則世子亦能食。嘗饌寡,世子亦不能飽。又《陸機·豪士賦》心翫居常之安,耳飽從諛之說。又姓。《正字通》宋添差通判臨江軍事飽安盈。又《五音集韻》許旣切,音欷。飫也。又古通有韻。《詩·小雅》牂羊墳首,三星在罶。人可以食,鮮可以飽。又叶彼五切,音補。《吳子·治兵篇》適其水草,節其飢飽。冬則溫廐,夏則凉廡。漢典考證:〔《禮·文王世子》嘗饌善,則世子亦能食。嘗饌寡
【饥】〔古文〕《玉篇》紀衣切,音機。《說文》穀不熟爲饑。从食幾聲。餘詳飢字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