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百年经界,于今修复,四贤道学,至此彰明
诗句 | 读音 |
---|---|
至此彰明 | 平仄:仄 仄 平 平 拼音: zhì cǐzhāng míng |
四贤道学 | 平仄:仄 平 仄 平 拼音: sìxiándào xué |
于今修复 | 平仄:平 平 平 仄 拼音: yú jīnxiū fù |
况百年经界 | 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拼音: 4bǎi niánjīng jiè |
况百年经界,于今修复,四贤道学,至此彰明释义
【彰明】;昭示。《司马法·仁本》:“其有失命乱常、背德逆天之时,而危有功之君,徧告于诸侯,彰明有罪。”唐李翱《论李尚书事状》:“虽有大罪,犹不忍彰明。”2.显豁,明显。唐元稹《进田弘正碑文状》:“不隐实功,不为溢美,文虽朴野,事颇彰明。”鲁迅《坟·论睁了眼看》:“有时遇到彰明的史实,瞒不下,如关羽岳飞的被杀,便只好别设骗局了。”
【四】〔古文〕《唐韻》《集韻》息利切,音泗。《說文》囗,四方也。八,別也。囗中八,象四分之形。又《玉篇》隂數次三也。《正韻》倍二爲四。《易·繫辭》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又》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又姓。《正字通》宋有四象,慶元閒知汀州府。又《正字通》今官司文移變四作肆,防詐譌易,非四之本義也。又《集韻》息七切,音悉。關中謂四數爲悉。○按《正字通》云平聲音司,引《樂譜》四五讀司烏,不知此特口變易,非四有司音也。《正字通》誤。
【贤】〔古文〕臤贒《廣韻》《正韻》戸田切《集韻》《韻會》戸千切,音弦。《說文》多才也。《玉篇》有善行也。《易·鼎卦》大亨,以養聖賢。又《繫辭》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書·大禹謨》野無遺賢。又《咸有一德》任官惟賢材。又《禮·內則》若富,則具二牲獻其賢者於宗子。《註》賢,猶善也。又勝也。《禮·投壷》某賢於某若干純。《註》以勝爲賢。又下見切,音現。《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五分其轂之長,去一以爲賢。《註》賢,大穿也。又《韻補》叶下珍切。《詩·小雅》我從事獨賢。叶上臣。《前漢·敘傳》旣登爵位,祿賜頤賢,布
【道学】1.儒家的道德学问。清赵翼《瓯北诗话·皮日休》:“皮日休乃独请设科取士,是能於诸子淆杂之中,别出手眼,别其为儒学之宗,其有功於道学甚鉅。”2.道家或道教的学说。《隋书·经籍志三》:“盖公能言黄老,文帝宗之。自是相传,道学众矣。”丰子恺《怀李叔同先生》:“他自己就关起房门来研究道学。”3.唐宋两朝以培养道教徒为目的的专门学府。《说郛》卷十引前蜀冯鉴《事始》:“唐明皇别置道学,隶崇贤馆,课试如明经,谓之道举。”《宣和遗事》前集:“闰月,置道学。詔州县学兼养道流,增置士名,自元士至志士,凡十三品。岁大比,许襴幞
【于今】1.至今。《书·盘庚上》:“先王有服,恪谨天命,兹犹不常寧,不常厥邑,于今五邦。”三国魏曹冏《六代论》:“大魏之兴,于今二十有四年矣。”唐裴谐《观修处士画桃花图歌》:“一从天宝王维死,于今始遇修夫子。”2.如今,现在。《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于今创痍未瘳,噲又面諛,欲摇动天下。”唐元稹《谕宝》诗:“于今尽凡耳,不为君陈説。”曹禺《北京人》第三幕:“象往日那般欢乐和气概于今在曾家这间屋子里已找不出半点痕迹。”1.至今。《左传·襄公十八年》:“不穀即位,於今五年。”汉王充《论衡·死伪》:“寡君寝疾,於今三月
【修复】修整使恢复原样。《南史·刘穆之传》:“堰久决坏,公私废业。孝武遣秀之修復,雍部由是大丰。”清吴敏树《宽乐庐记》:“吕仙亭亦燬于兵,近有道人稍修復一二。”郭小川《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诗:“英勇的工人阶级,怎样把破坏了的设备修复?”2.恢复。《后汉书·冯绲传》:“前代陈汤、冯、傅之徒,以寡击众,……卫、霍北征,功列金石,是皆将军所究览也。今非将军,谁与修復前迹?”清朱克敬《暝庵杂识》卷一:“顾宣仁不过承神宗变法之后,起而修復之,以甦民困。”清叶廷琯《鸥陂渔话·轮船本中国之制》:“世有留心经济者,求其制而修復之,
【况】《玉篇》俗況字。○按況本从水,亦从二作况。今从冫,當卽況、况二字之譌。况从二从兄。《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虛放切,音貺。發語辭。《詩·小雅》况也永歎。从二从兄,與況字少異。又借作祝。《漢·魯相謁孔廟》祝基作况其。况从二从兄,以况字代替。(況)〔古文〕《唐韻》許訪切《集韻》《韻會》《正韻》許放切,音貺。《說文》寒水也。又矧也,譬也。《莊子·知北遊》每下愈況。又益也。《晉語》衆況厚之。又兹也。《詩·小雅》況也永歎。《箋》來兹對之,長歎而已。又滋也。《詩·大雅》亂況斯削。又賜也。與貺通。《前漢·武帝紀》
【百年】1.指人寿百岁。《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陈澔集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汉徐干《中论·夭寿》:“颜渊时有百年之人,今寧復知其姓名也?”三国魏嵇康《赠兄秀才入军》诗:“人生寿促,天地长久。百年之期,孰云其寿?”宋陈亮《祭林圣材文》:“胡不百年,终此大数!”《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宣赞随了叔叔,与母亲在俗出家,百年而终。”2.指器物寿命长,经久耐用。《周礼·考工记·函人》:“犀甲寿百年,兕甲寿二百年,合甲寿三百年。”3.指百岁的人。《尚书大传》卷一:“见诸侯问百年,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俗,
【经界】土地、疆域的分界。《孟子·滕文公上》:“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钧,穀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汉书·食货志上》:“理民之道,地著为本。故必建步立畮,正其经界。”《新唐书·解琬传》:“会吐蕃骚边,復召授左散骑常侍,詔与虏定经界,因谐辑十姓降户。”郑观应《盛世危言·垦荒》:“谓宜通飭,边疆督抚,将沿边荒地派员探测,先正经界,详细丈量。”2.界限。章炳麟《文学总略》:“然《雕龙》所论列者,艺文之部,一切并包,是则科分文笔,以存时论,故非以此为经界也。”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说文引经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