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大劫来植善根,所行真实如菩萨
诗句 | 读音 |
---|---|
旷大劫来植善根 | 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 kuàngdà|dài|tàijiéláizhíshàn gēn |
所行真实如菩萨 | 平仄:仄 平 平 平 平 平 仄 拼音: suǒháng|xíngzhēn shírúpúsà |
旷大劫来植善根,所行真实如菩萨释义
【旷】〔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苦謗切,音壙。《說文》明也。《後漢·竇融傳》則曠若發曚。《註》曠,明也。又《書·臯陶謨》無曠庶官。《傳》曠,空也。《前漢·賈山傳》曠日十年。《註》師古曰:曠,空也,廢也。《劉楨·贈五官中郞將詩》彌曠十餘旬。《註》《倉頡篇》曰:曠,疎曠也。又《博雅》曠,遠也。曠曠,大也。《篇海》久也,豁也。《廣韻》又姓。
【大】〔古文〕《唐韻》《集韻》《韻會》徒蓋切。《正韻》度柰切,音汏。小之對。《易·乾卦》大哉乾元。《老子·道德經》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莊子·天地篇》不同同之謂大。《則陽篇》天地者,形之大。隂陽者,氣之大。又初也。《禮·文王世子》天子視學,大昕鼓徵。《註》日初明,擊鼓徵召學士,使早至也。又徧也。《禮·郊特牲》大報天而主日。又肥美也。《儀禮·公食大夫禮》士羞,庶羞皆有大,贊者辨取庶羞之大,以授賓。《註》大,以肥美者特爲臠,所以祭也。又過也。《戰國策》無大大王。又長也。《爾雅·釋器》珪大尺二寸謂之
【劫】《唐韻》居怯切《集韻》《韻會》訖業切,音衱。《說文》欲去以力脅止曰劫。一曰以力去曰劫。《徐曰》會意。《玉篇》强取也。《正韻》奪也,勢脅也。《禮·儒行》劫之以衆。又《韻會》劫劫,猶汲汲也。《韓文》人皆劫劫。又《傅毅·舞賦》形態和神意協,從容得志不劫。《註》言雍容不相廹也。又浩劫,宮殿大階級也。《杜甫·玉臺觀詩》浩劫因王造,平臺訪古遊。《韻會》通作刧。亦通作刦。
【来】〔古文〕徠《廣韻》落哀切《集韻》《韻會》《正韻》郞才切,賴平聲。至也,還也,及也。《禮·曲禮》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又《公羊傳·隱五年》公觀魚於棠,登來之也。《註》登讀爲得,齊人謂求得爲登來。又玄孫之子曰來孫。又麥名。《詩·周頌》貽我來牟。《前漢·劉向傳》作飴我釐麰。亦作。又呼也。《周禮·春官》大祝來瞽令臯舞。又姓。又《集韻》洛代切,音賚。撫其至日來。《孟子》放勳曰:勞之來之。又叶鄰奚切,音離。《詩·邶風》莫往莫來,悠悠我思。《素問》恬澹虛無,眞氣從之。精神守內,病安從來。又叶郞
【植】《唐韻》常職切《集韻》《韻會》《正韻》丞職切,音殖。《說文》戸植也。《爾雅·釋宮》植謂之傳,傳謂之突。《疏》植謂戸之維持鏁者也,植木爲之。又名傳。亦名突。又《玉篇》根生之屬曰植。《周禮·地官·大司徒》以土會之法,辨五地之物生。一山林,其植物宜皁物。二川澤,其植物宜膏物。三丘陵,其植物宜覈物。四墳衍,其植物宜莢物。五原隰,其植物宜叢物。《註》謂櫟、楊、柳、李、梅、王棘、萑葦之屬。又樹立也。《左傳·襄三十年》鄭子產曰:亡國也,其君弱植。《正義》草木爲植,物植爲樹,君志弱不樹立也。《周禮·地官》大田獵則萊山田之
【善根】梵语意译。谓人所以为善之根性。善根指身、口、意三业之善法而言,善能生妙果,故谓之根。《维摩诘经·菩萨行品》:“护持正法,不惜躯命;种诸善根,无有疲厌。”南朝陈徐陵《上智者禅师书》:“既善根微弱,冀愿力庄严。”唐柳宗元《送文畅上人登五台遂游河朔序》:“道源生知,善根宿植。”《旧唐书·高祖纪》:“弘宣胜业,修植善根。”
【所】〔古文〕《唐韻》疏舉切《集韻》《韻會》爽阻切,數上聲。《說文》伐木聲也。从斤,戶聲。又處所。《詩·鄭風》獻于公所。又《商頌》及爾斯所。又《漢制》車駕所在曰行在所。《蔡邕·獨斷》天子以四海爲家,故所在曰行在所。又《關西方言》致力于一事爲所。所謂絕利一源也。《書·無逸》君子所其無逸。又《召誥》王敬作所。又語辭。《論語》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又誓辭。《論語》予所否者。《左傳·僖二十四年》所不與舅氏同心者。又指物之辭。《禮·檀弓》其高可隱也。《註》謂高四尺所。《前漢·疏廣傳》問金餘尙有幾所。《註》幾所,猶幾許也。《
【行】《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庚切,音蘅。《說文》人之步趨也。《類篇》从彳从亍。《韻會》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舉,而後爲行者也。《爾雅·釋宮》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釋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又《廣韻》適也,往也,去也。又《增韻》路也。《禮·月令》孟冬,其祀行。《註》行,在廟門外之西,爲軷壤,高二寸,廣五寸,輪四尺,設主軷上。又道也。《晉語》下有直言,臣之行也。又五行。《書·洪範》我聞在昔,鯀陻洪水,汨其五行。《韻會》五行,運于天地閒,未嘗停息,故名。又行人,官名。《廣韻》周有大
【真实】观事实相符合;不假。汉荀悦《申鉴·政体》:“君子之所以动天地、应神明、正万物而成王治者,必本乎真实而已。”宋苏轼《叶涛致远见和二诗复次其韵》之一:“那知非真实,造化聊戏尔。”清吴伟业《赠愿云师》:“世法梦幻,惟出世大事,乃为真实。”杨朔《海市》:“这真实的海市并非别处,就是长山列岛。”2.真心实意。宋苏轼《东坡志林》(《稗海》本)卷十:“玄德将死之言,乃真实语也。”明李贽《复杨定见书》:“盖真实下问,欲以求益,非借此以要名,如世人之为也。”3.确切清楚。明冯惟敏《不伏老》第二折:“且是眼花花的怎生去看的真
【菩】《唐韻》薄亥切,音倍。《說文》草也。《齊民要術》凡榖田,二月上旬及麻菩楊生種者爲上時。又《九經考異》《易》豐其蔀。鄭作菩,小席也。又《廣韻》蒲北切,音匐。義同。又房久切,音阜。香草。《周禮·夏官·大馭註》以菩芻棘柏爲神主。又《玉篇》薄胡切,音蒲。菩提,樹名。《酉陽雜俎》樹出摩伽陀國。又《柳宗元·無姓和尚註》佛書云:菩提薩埵,言覺有情也,從稱菩薩。《綱目集覽》《釋典》:菩之爲言了也。
【萨】《集韻》桑割切,音撒。《釋典》菩,普也。薩,濟也。能普濟衆生。《綱目集覽》菩之爲言了也,薩之爲言見也,謂智慧了見也。又《類篇》《唐六典》有薩寶府,掌胡神祠。又姓。《通志·氏族略》薩孤氏,代人。《正字通》元詞人薩天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