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怀休戚外,孤迹是非间
旷怀休戚外,孤迹是非间释义
【旷怀】怀。唐白居易《酬杨八》诗:“君以旷怀宜静境,我因蹇步称闲官。”宋陆游《龟堂独酌》诗:“旷怀与世元难合,幽句何人可遣听。”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自志》:“遄飞逸兴,狂固难辞;永託旷怀,痴且不讳。”
【休戚】亦作“休慼”。喜乐和忧虑。亦泛指有利的和不利的遭遇。《国语·周语下》:“晋孙谈之子周(晋悼公)适周,事单襄公……晋国有忧,未尝不戚;有庆,未尝不怡……为晋休戚,不背本也。”《后汉书·灵帝纪》:“备託臭味,庶同休戚。”《晋书·王导传》:“导曰:‘吾与元规休慼是同,悠悠之谈,宜絶智者之口。’”宋苏轼《司马温公神道碑》:“师朋友道足以相信,而权不足以相休戚。”清袁枚《随园随笔·杂记》:“不知诸葛一家,与国同休戚者,岂可引退?”郭沫若《南冠草》第三幕:“要与天下的人民同休戚,不要只是寻章摘句,做个烂纸堆中的蠹鱼。
【孤】《唐韻》古乎切《集韻》《韻會》《正韻》攻乎切,音姑。《說文》無父也。《釋名》孤,顧也,顧望無所瞻見也。《禮·曲禮》君子已孤不更名。又窮民之一曰孤。《禮·月令》養幼少,存諸孤。又王侯謙稱。《禮·玉藻》凡自稱小國之君曰孤。《曲禮》諸侯與民言,自稱曰寡人。其在凶服,曰適子孤。又官名,三公之次也。《書·周官》立少師,少傅,少保,曰三孤,貳公弘化。《註》三孤,雖三公之副貳,非其官屬,故曰孤。又凡孑處亦曰孤。《禮·學記》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又《玉篇》特也。《書·禹貢》嶧陽孤桐。《註》特生之桐也。又《集韻》負也。
【迹】〔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資昔切,音積。《說文》步處也。《廣韻》足跡也。《左傳·宣十二年》遷大國之迹于鄭。《前漢·揚雄傳》擬足而投迹。《淮南子·說山訓》足蹍地而爲迹。又凡功業可見者曰迹。《書·武成》太王肇基王迹。《前漢·王褒傳》索人求士者,必樹霸迹。又凡前人所遺留者曰迹。《莊子·天運篇》《六經》先王之迹也。又凡有所遵循亦曰迹。《書·蔡仲之命》爾乃邁迹自身。《註》仲無所因,故曰邁迹。《前漢·平當傳》深迹其道,而務修其本。《註》謂求其踪迹。又凡有形可見者皆曰迹。《淮南子·說山訓》循迹者,非能生迹
【是】〔古文〕《唐韻》承紙切《集韻》《韻會》上紙切,音姼。《說文》作昰。直也。从日正。《釋名》是,嗜也,人嗜樂之也。《玉篇》是,是非也。《禮·曲禮》夫禮者,所以定親疎、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又《博雅》是,此也。《易·乾卦》不見是而無悶。《又》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又姓。《姓氏急就篇》是氏,吳有是儀,唐有是光。又《集韻》田黎切,音題。《公羊傳·僖十六年》是月者何,僅逮是月也。《註》是,月邊也。魯人語也。《釋文》是,如字。一音徒兮反。又與氏通。《前漢·地理志》氏爲莊公。《註》氏,與是同。古通用。又《韻補》叶市之切。
【非间】非难,有异议。《汉书·刘歆传》:“歆以为左丘明好恶与圣人同,亲见夫子,而公羊、穀梁在七十子后,传闻之与亲见之,其详略不同。歆数以难向,向不能非间也,然犹自持其穀梁义。”《论语·先进》“人不间於其父母昆弟之言”何晏集解引三国魏陈群曰:“言子騫上事父母,下顺兄弟,动静尽善,故人不得有非间之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