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是今朝生上相,老天著意尤端的
诗句 | 读音 |
---|---|
老天著意尤端的 | 平仄:仄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lǎo tiānyìyóuduān dì |
况是今朝生上相 | 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 4shì jīncháo shēngshàng xiàng |
况是今朝生上相,老天著意尤端的释义
【老天】对天的称呼。宋方岳《次韵郑省仓》:“买鱼聊復醉觥船,万事从来付老天。”清蒋士铨《临川梦·寄曲》:“咳!行年五十,鬚鬢苍然,宦海虽离,尘缘难了。仔细想来,则被老天奚落煞人也。”李季《菊花石》诗:“寒风刺骨飘雪花,手指冻僵泪冻干,老天下雪不下棉。”
【意】《唐韻》《集韻》《韻會》於記切《正韻》於戲切,音。志之發也。《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爲情所意念謂之意。《禮運》非意之也。《註》意,心所無慮也。《疏》謂於無形之處,用心思慮也。無慮,卽慮無也。又與抑通。《徐鍇曰》見之於外曰意。意,猶抑也。舍其言,欲出而抑之。《大戴禮》武王問黃帝,顓頊之道存乎,意亦忽不可得見歟。意猶抑。《論語》抑與之歟。《漢石經》作意,抑猶意,古通用也。又《轉注古音》於宜切,音醫。《前漢·韓信傳》意嗚猝嗟。又叶乙力切,音億。《秦之罘刻石文》大矣哉。宇縣之中,承順聖意。羣臣頌功,請刻於石
【尤】〔古文〕怣《唐韻》《集韻》羽求切《韻會》疑求切《正韻》于求切,音郵。《說文》尤,異也。从乙又聲。《徐曰》乙欲出而見閡,則顯其尤異者也。《司馬相如·封禪文》未有殊尤絕迹可考於今者。《註》尤,異也。一曰甚也,過也。又《廣韻》怨也。《詩·鄘風》許人尤之,衆稚且狂。《左傳·僖二十四年》尤而效之,罪又甚焉。又最也。《莊子·徐無鬼》夫子物之尤也。《註》言於人物之中稱之爲最。又蚩尤,黃帝臣。帝與戰於涿鹿,殺之。今畫其形於旗上,名蚩尤旗。又彗星亦名蚩尤旗。又姑尤,齊東界二水名。《左傳·昭二十年》聊攝以東,姑尤以西。又姓。
【端的】1.真的;确实。宋晏殊《凤衔杯》词:“端的自家心下、眼中人,到处里,觉尖新。”元杨樵云《满庭芳·影》词:“溪桥断,梅花晴雪,端的白三分。”《水浒传》第二三回:“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2.到底;究竟。《西游记》第七四回:“端的是什么妖精,他敢这般短路。”3.始末;底细。宋柳永《征部乐》词:“凭谁去花衢觅,细説此中端的。”《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夫人到京便知端的,休得忧虑。”4.凭准。宋晏几道《六幺令》词:“还是南云少,锦字无端的。”
【况】《玉篇》俗況字。○按況本从水,亦从二作况。今从冫,當卽況、况二字之譌。况从二从兄。《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虛放切,音貺。發語辭。《詩·小雅》况也永歎。从二从兄,與況字少異。又借作祝。《漢·魯相謁孔廟》祝基作况其。况从二从兄,以况字代替。(況)〔古文〕《唐韻》許訪切《集韻》《韻會》《正韻》許放切,音貺。《說文》寒水也。又矧也,譬也。《莊子·知北遊》每下愈況。又益也。《晉語》衆況厚之。又兹也。《詩·小雅》況也永歎。《箋》來兹對之,長歎而已。又滋也。《詩·大雅》亂況斯削。又賜也。與貺通。《前漢·武帝紀》
【是今】如今;而今。明张居正《再乞归葬疏》:“是今虽暂旷於数月,而后乃毕力於终身。”
【朝生】。《战国策·秦策五》:“一日山陵崩,太子用事,君危於累卵而不寿於朝生。”鲍彪注:“朝生,木槿也,朝荣夕落。”一说指朝蜏。汉王充《论衡·齐世》:“从当今至千世之后,人可长如荚英,色如嫫母,寿如朝生乎?”黄晖校释:“朝生谓朝蜏,朝生暮死之虫也。生水上,状如蚕蛾。”典
【上相】1.天子举行大典时,主持礼仪的官员。《周礼·春官·大宗伯》:“朝覲会同,则为上相。”《周礼·秋官·司仪》:“每门止一相,及庙,唯上相入。”2.对宰相的尊称。《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足下位为上相,食三万户侯,可谓极富贵无欲矣。”南朝宋谢灵运《撰征赋》:“惟上相之叡哲,当草昧而经纶。”《书·咸有一德》“伊尹既復政厥辟”唐孔颖达疏:“伊尹,汤之上相,位为三公。”3.泛称大臣。清龚自珍《释言》诗:“守默守雌容努力,毋劳上相损宵眠。”4.宋代称居首位的宰相。《宋史·职官志一》:“宋承唐制,以同平章事为真相之任,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