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土茫茫无主名,朱门惟恐籍分明

旷土茫茫无主名,朱门惟恐籍分明

诗句读音
旷土茫茫无主名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仄 平
韵脚:下平十四清
拼音: kuàng tǔmáng mángwú zhǔ2
朱门惟恐籍分明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 zhū ménwéi kǒngjífēn míng

旷土茫茫无主名,朱门惟恐籍分明释义

【旷土】荒芜的土地。《礼记·王制》:“无旷土,无游民,食节事时,民咸安其居。”《旧五代史·晋书·高祖纪六》:“邓、唐、随、郢诸州,多有旷土。”明唐顺之《救荒渰记》:“渰在邑西北十餘里,潦溢旱缩,不障不陂,弃为旷土,久不可艾。”刘师培《悲佃篇》:“收田之策有六:一曰清官地,二曰辟旷土……六曰买田。”

【茫茫】而辽阔。《关尹子·一宇》:“道茫茫而无知乎,心儻儻而无羈乎。”宋王安石《化城阁》诗:“俯视大江奔,茫茫与天平。”清沉复《浮生六记·浪游记快》:“今年且四十有六矣,茫茫沧海,不知此生再遇知己如鸿干者否?”朱德《苦热》诗之一:“滚滚长江嗟还逝,茫茫大野喜云封。”2.遥远。汉荀悦《<汉纪>论》:“茫茫上古,结绳而治。”唐杨衡《桂州与陈羽念别》诗:“茫茫从此去,何路入秦关?”清陈维崧《女冠子·本事》词之二:“路茫茫,度海云鬟乱,还宫绣带长。”龚尔位《怀人》诗之二:“茫茫数千载,微言亦云终。”3.渺茫;模糊不清。汉

【无主】1.指国无君;军无将。《书·仲虺之诰》:“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孔传:“民无君主,则恣情欲,必致祸乱。”《管子·权修》:“万乘之国,兵不可以无主。”《东观汉记·冯异传》:“更始败亡,天下无主。”唐杜牧《张保皋郑年传》:“大臣杀其王,国乱无主。”2.指无主祭人。《仪礼·丧服》:“无主者,谓其无祭主者也。”《礼记·丧大记》:“丧有无后,无无主。”孔颖达疏:“若无主则相对宾有闕,故四邻里尹主之,是无得无主也。”3.指宗庙无木主。《礼记·曾子问》:“曾子问曰:‘古者师行,必以迁庙主行乎?’孔子曰:‘天子巡守,

【名】《唐韻》武幷切《集韻》《韻會》彌幷切《正韻》眉兵切,音詺。《說文》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玉篇》號也。《廣韻》名字也。《春秋·說題》名,成也。《左傳·桓六年》九月丁卯,子同生,公問名于申繻。對曰:名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又自呼名也。《禮·曲禮》父前子名,君前臣名。又呼人之名也。《禮·曲禮》國君不名卿老世婦。又名譽也。《易·乾卦》不易乎世,不成乎名。又《春秋·說題》名,大也。《書·武成》告于皇天后土,所過名山大川。《疏》山川大,乃有名,名大互言之耳。又名號也。《儀

【朱门】贵族豪富之家。晋葛洪《抱朴子·嘉遯》:“背朝华於朱门,保恬寂乎蓬户。”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明李攀龙《平凉》诗:“惟餘青草王孙路,不属朱门帝子家。”清吴伟业《芦州行》:“金戈铁马过江来,朱门大第谁能顾。”

【惟恐】孟子·离娄上》:“侮夺人之君,惟恐不顺焉,恶得为恭俭?”《史记·五宗世家》:“初好音舆马;晚节嗇,惟恐不足於财。”唐李颀《古行路难》诗:“世人逐势争奔走,沥胆隳肝惟恐后。”元杨暹《西游记》第一本第一折:“此一行奈妾有八箇月身孕,惟恐路上艰难。”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穆公木天也反正了,他与另三人作一献上之报告,毁左翼惟恐不至,和先前之激昂慷慨,判若两人。”

【籍】《廣韻》《集韻》《韻會》秦昔切《正韻》前歷切,音踖。《玉篇》書籍。《尚書·序疏》籍者,借也。借此書以記錄政事,故曰籍。《左傳·昭十五年》王謂籍談曰:昔而高祖,司晉之典籍。又戸籍。《史記·蕭何世家》高祖入關,何獨先走丞相府,收圖籍,以是具知天下戸口阨塞。又尺籍,所以書軍令。又門籍。置牒于門,以案出入。《前漢·元帝紀》令從官給事宮司馬門中者,得爲父母兄弟通籍。《註》籍者,爲尺二竹牒,記其年紀、名字、物色,挂之宮中,案省相應,乃得入也。又租籍。《管子·國蓄篇》租籍者,所以彊求也。《註》在工商曰租籍。又籍田。《禮

【分明】1.明确;清楚。《韩非子·守道》:“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暴寡。”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权》:“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民知所去就,然后可以致治。”唐元稹《内状诗寄杨白二员外》:“彤管内人书细腻,金奩御印篆分明。”《水浒传》第八六回:“前面行军旗上,写的分明:‘大辽副统军贺重寳。’”峻青《海啸》第四章九:“以后即使再隔上三年五载,见了面也还仍然能记忆分明。”2.辨明。汉陆贾《新语·辨惑》:“夫曲直之异形,白黑之异色,乃天下之易见也。然自谬也,或不能分明其是非者,众邪误之矣。”《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