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望延驻目,飘摇散疏襟
诗句 | 读音 |
---|---|
飘摇散疏襟 | 平仄:平 平 仄 平 平 韵脚:下平二十一侵 拼音: piāo yáosàn|sǎnshūjīn |
旷望延驻目 | 平仄:仄 仄 平 仄 仄 韵脚:入一屋 拼音: kuàng wàngyán zhùmù |
旷望延驻目,飘摇散疏襟释义
【飘摇】飞翔貌。《战国策·楚策四》:“﹝黄鵠﹞奋其六翮,而凌清风,飘摇乎翱翔,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唐常楚老《江上蚊子》诗:“飘摇挟翅亚红腹,江边夜起如雷哭。”2.举止轻盈洒脱貌。明杨慎《升庵诗话·艳雪》:“曹子建《洛神赋》以‘流风迴雪’比美人之飘摇。”3.飘荡;飞扬。明刘基《郁离子·九难》:“於是乎翠盖飘摇,文鷁委蛇,嘉朋远至。”徐迟《牡丹》:“那歌声真是飘摇在肃杀秋风中的声息。”4.动荡不安。明刘基《青阳》诗:“随气成形,或蘂或翘,睠睠兴怀,中心飘摇。”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一章:“芦沟桥上炮声响了,祖国在
【散】〔古文〕枚《廣韻》《韻會》蘇旱切《集韻》顙旱切,音傘。,通作散。《易·說卦》風以散之。《禮·曲禮》積而能散。又《公羊傳·莊十二年》散舍諸宮中。《註》散,放也。又《博雅》布也。《廣韻》散,誕也。《增韻》又宂散,閒散。《韻會》不自檢束爲散。《莊子·養生主》散人又惡知散木。《註》不在可用之數。又姓。《書·君奭》有若散宜生。《傳》散氏,宜生名。又酒尊名。《周禮·春官·鬯人》凡疈事用散。《註》漆尊也,無飾曰散。《儀禮·燕禮》酌散西階上。《註》酌散者,酌方壷酒也。《禮·禮器》賤者獻以散。《註》五升曰散。○按《周禮》《
【疏】《唐韻》所菹切《集韻》《韻會》山於切《正韻》山徂切,音梳。《說文》通也。本作。今作疏。《禮·樂記》淸廟之瑟,朱絃而疏越。《註》越,瑟底孔也。畫疏之,使聲遲也。《疏》疏,通也。使兩頭孔相連而通,孔小則聲急,孔大則聲遲。《經解》疏通知遠。又遠也。《詩·大雅》予曰有疏附。《傳》率下親上曰疏附。《箋》疏附,使疏者親也。《禮·曲禮》夫禮者,所以定親疏。又麤也。《詩·大雅》彼疏斯粺。《箋》疏,麤也。謂糲米也。《禮·玉藻》客飧,主人辭以疏。《註》飧者,美主人之食也。疏之言麤也。又《郊特牲》疏布之尚,反女功之始也。又分也
【襟】《唐韻》《韻會》居吟切,音金。《說文》交衽也。《廣韻》袍襦前袂也。《爾雅·釋器》衣眥謂之襟。《屈原·離騷》霑余襟之浪浪。《釋名》襟,禁也,交于前所以禁禦風寒也。亦作衿。《類篇》又作。《玉篇》又作。
【旷望】极目眺望,远望。《文选·谢朓<郡内高斋闲坐答吕法曹>诗》:“结构何迢遰,旷望极高深。”李善注引《广雅》:“旷,远也。”吕延济注:“言远尽见高深也。”唐李白《送魏万还王屋》诗:“岧嶤四荒外,旷望羣川会。”元赵孟頫《东郊》诗:“旷望得所怀,欣然消我忧。”
【延驻】1.邀请停留。唐李中《谒柴太尉席上作》诗:“公侯延驻暂踟蹰,况值风光三月初。”2.道教所谓长生不老。延,延年;驻,驻颜,保持青春。《云笈七籤》卷六三:“﹝大丹﹞可治疾,并无延驻之功。”
【目】〔古文〕《唐韻》《集韻》《韻會》莫六切,音牧。《說文》人眼,象形,重童子也。《春秋元命苞》肝之使也。《韓詩外傳》心之符也。《禮·郊特牲》氣之淸明者也。易說卦離爲目。《註》南方之卦,主視。故爲目。《書·舜典》明四目。《註》廣四方之視,以決天下壅蔽。又《博雅》視也。凡注視曰目之。《史記·丞相世家》平去楚,渡河,船人疑其有金,目之。又動目以諭也。《前漢·高帝紀》范增數目羽擊沛公。又含怒側視也。《周語》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又《小爾雅》要也。《周禮·春官》簭人掌三易,以辨九簭之名,四曰巫目。《疏》是要目之事。又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