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吟无所忌,静坐有余欢
狂吟无所忌,静坐有余欢释义
【静坐】1.平静地端坐。《韩非子·十过》:“师涓……因静坐抚琴而写之。”唐王昌龄《宴南亭》诗:“楚客共閒饮,静坐金管闋。”《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张姑娘晓得姑娘是个不会静坐一刻的。”2.排除杂念,闭目安坐。学道学佛的人一种修养方法。《朱子语类》卷十一:“明道教人静坐,李先生亦教人静坐。始学工夫,须是静坐。”明李贽《预约》:“除挑水舂米作务照常外,其餘非礼佛即静坐也。”沈从文《绅士的太太》:“一般绅士为了娱悦自己,多数念点佛,学会静坐。”3.气功疗法的一种。闭目运气,屏弃杂虑,安坐不动。《北史·隋蔡景王整传》:“
【有】〔古文〕《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音友。《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又《玉篇》不無也。《易·大有疏》能大所有。又《繫辭》富有之謂大業。又《詩·商頌》奄有九有。《傳》九有,九州也。又《左傳·桓三年》有年。《註》五穀皆熟書有年。又《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又姓。《論語》有子。《註》孔子弟子有若。又《集韻》尤救切。與又通。《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詩·邶風》不日有曀。《註》有,又也。又《韻補》叶羽軌切。《前漢·敘
【余欢】亦作“餘懽”。充分的欢欣。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僕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能相善也,趋舍异路,未尝衔盃酒,接殷勤之餘欢。”汉繁钦《与魏文帝笺》:“是以因笺,先白委曲,伏想御闻必含餘懽。”唐姚合《送韦瑶校书赴越》诗:“晨省高堂后,餘欢杯酒间。”宋秦观《满庭芳·茶》词:“频相顾,餘欢未尽,欲去且留连。”
【狂吟】白居易《洪州逢熊孺登》诗:“靖安院里辛夷下,醉笑狂吟气最粗。”宋辛弃疾《沁园春·答杨世长》词:“我醉狂吟,君作新声,倚歌和之。”清方文《扬州遇邓孝威有作》诗:“日夜相过不厌频,狂吟豪饮任天真。”
【无所】地方;没有处所。汉枚乘《七发》:“今夫贵人之子,必宫居而闺处,内有保母,外有傅父,欲交无所。”唐韩愈《祭张给事文》:“上不负汝,为此不祥,将死无所。”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细柳》:“积数月,乞食无所,憔悴自归。”2.表示否定不必明言或不可明言的人或事物。《周礼·考工记·轮人》:“无所取之,取诸圜也。”郑玄注:“非有他也,圜使之然也。”《后汉书·杜乔传》:“先是李固见废,内外丧气,羣臣侧足而立,唯乔正色无所回橈。”《通典·食货九》:“后魏初至太和钱货无所用也。”明陈文烛《<少室山房笔丛>序》:“大哉孔子!博学
【忌】〔古文〕坖《唐韻》《集韻》《韻會》渠記切《正韻》奇寄切,音惎。《說文》憎惡也。《增韻》嫉也。《詩·周南·小星箋》以色曰妒,以行曰忌。又《廣韻》忌諱也。《周禮·春官·小史》詔王之忌諱。《疏》謂告王以先王之忌諱也。又《地官·誦訓》掌道方慝,以詔辟忌。《註》不避其忌,則其方以爲苟于言語也。又憚也。《左傳·昭六年》民知有辟,則不忌于上。又怨也。《晉語》小人忌而不思。《註》怨也。又戒也。《書·呂》敬忌罔有擇言在身。《註》忌之言戒也。又敬也。《左傳·昭元年》非羇何忌。《註》言不敬羇客,當誰敬哉。又忌日,親喪日也。《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