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荻馓霜风,暮寒声索索
枯荻馓霜风,暮寒声索索释义
【暮】《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莫故切,音慕。本作莫。《說文》莫,日且冥也。从日,在茻中。《註》平野中望日將落,如在草茻中也。《史記·伍子胥傳》吾日暮塗遠。《屈原·離騷》恐美人之遲暮。○按經典本皆作莫。今或相承用暮字。
【寒声】响,如风声、雨声、鸟鸣声等。唐朱邺《扶桑赋》:“巨影倒空而漠漠,寒声吹夜以颾颾。”宋杨万里《霰》诗:“寒声带雨山难白,冷气侵人火失红。”清袁枚《赤壁》诗:“我来不共吹簫客,乌鹊寒声静夜闻。”2.凄凉的声音。唐皎然《陇头水》诗之一:“陇头水欲絶,陇水不堪闻。碎影摇枪垒,寒声咽幔军。”唐高适《燕歌行》:“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索索】1.恐惧貌;颤抖貌。《易·震》:“震索索,视矍矍。”孔颖达疏:“索索,心不安貌。”《官场现形记》第五三回:“剃头的跪在地下,索索的抖。”茅盾《列那和吉地》五:“给它解绳索的时候,它还以为大祸到了,怕得什么似的,浑身索索地抖。”2.冷漠,无生气貌。北周庾信《拟<咏怀>》之一:“索索无真气,昏昏有俗心。”南朝梁陶弘景《冥通记》卷四:“九日见丞云,比者情志何甚索索。”清曹寅《古倾杯·钞书》词:“频年嗜好,多慙糟粕,索索都无真气。”3.引申为落落寡合之意。前蜀贯休《送姜道士归南岳》诗:“松品落落,雪格索索。”4.
【枯】《唐韻》苦胡切《集韻》《韻會》《正韻》空胡切,音刳。《說文》槀木也。《史記·諸侯表》摧枯朽者易爲力。又《周禮·天官·鄭註》童枯不稅。《疏》山林不茂爲童,山澤無水爲枯。又《集韻》後五切,音戸。竹名。通作楛。詳楛字註。又叶苦禾切,音科。《黃庭經》金鈴朱帶坐婆娑,調血理命身不枯。
【荻】《唐韻》徒歷切《韻會》亭歷切,音狄。《說文》萑也。《爾雅·釋草》蕭,荻。《註》卽蒿。《戰國策》公宮之垣,皆以荻、蒿、苫、楚廧之。《晉書·童謠》官家養蘆花爲荻。又地名。《前漢·功臣表》荻苴侯韓陶。《史記·索隱》荻苴,在渤海。 《正字通》《廣雅》作藡。ZDIC.NET汉典
【霜风】。北周庾信《卫王赠桑落酒奉答》诗:“霜风乱飘叶,寒水细澄沙。”宋柳永《八声甘州》词:“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元李寿卿《度柳翠》第三折:“断不了你那章臺上霜风淅淅,渭城边烟雨霏霏。”2.指严明的风纪。南朝梁何逊《七召·治化》:“政德洽於霜风,教义穷於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