廓然心境寂,一洗吏卒喧
诗句 | 读音 |
---|---|
廓然心境寂 | 平仄:仄 平 平 仄 仄 韵脚:入二十三錫 拼音: kuò ránxīn jìngjì |
一洗吏卒喧 | 平仄:平 仄 仄 仄 平 韵脚:上平二十二元 拼音: yīxǐ|xiǎnlì zúxuān |
廓然心境寂,一洗吏卒喧释义
【廓然】貌。《礼记·檀弓上》:“练而慨然,祥而廓然。”郑玄注:“皆忧悼在心之貌也。”南朝宋颜延之《祖祭弟文》:“廓然何久,痛矣终天。”2.远大貌。汉刘向《说苑·君道》:“廓然远见,踔然独立。”汉扬雄《法言·问道》:“大哉圣人,言之至也,开之廓然见四海,闭之閛然不覩墙之里。”《明史·太祖纪上》:“志意廓然,人莫能测。”3.空寂貌;孤独貌。《文子·精诚》:“静漠恬淡,悦穆胸中,廓然无形,寂然无声。”汉东方朔《答客难》:“今世之处士,时虽不用,块然无徒,廓然独居。”4.空旷貌。晋陶潜《祭从弟敬远文》:“庭树如故,斋宇廓
【心境】佛教语。指意识与外物。唐希运《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唐张说《清远江峡山寺》诗:“静默将何贵,惟应心境同。”宋苏轼《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之四:“根尘各清净,心境两奇絶。”2.犹心意。《红楼梦》第三三回:“这琪官随机应答,谨慎老成,甚合我老人家的心境。”3.心情;心绪。《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虽是各人心境不同,却同是一般的欢喜。”蒋光慈《少年飘泊者》十四:“可是当时我的心境真是痛苦极了!”典
【寂】《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前歷切,音籍。《說文》無人聲也。本作。从宀尗聲。《徐曰》此寞字。今文作寂。《廣韻》靜也,安也。《易·繫辭》无思也,无爲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尚書·序孔疏》道本沖寂。非有名言。又《晉書·顧愷之傳》爲山隂令,晝日垂簾,門堦閴寂。又或作。《楚辭·遠遊》野漠其無人。 《集韻》亦作諔漃。
【一】〔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又《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又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又《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
【洗】《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蘇典切,音銑。《說文》洒足也。《史記·高祖紀》使兩女子洗足。又潔也。《書·酒誥》自洗腆致用酒。又姑洗,律名。《周語》姑洗所以修百物,考神納賔。《白虎通·五行論》洗者,鮮也。又姑洗,鐘名。見《左傳·定四年》。又洗馬,官名。又姓。又《廣韻》《集韻》《韻會》先禮切《正韻》想禮切,音姺。與洒同。滌也。《易·繫辭》聖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又承水器也。《儀禮·士冠禮》設洗于東榮。又石名。《山海經》華山之首曰錢來之山,其下多洗石。又洗手,花名。《楓窻小牘》雞冠花,汴人謂之洗手花。漢典考證
【吏卒】1.官兵。《孙子·地形》:“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下》:“又东涇汉武帝茂陵南……《汉武帝故事》曰:‘帝崩后见形,谓陵令薛平曰:吾虽失势,犹为汝君,奈何令吏卒上吾陵磨刀剑乎?’”2.指胥吏与衙役。《史记·滑稽列传》:“﹝西门豹﹞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嫗投之河中。”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抱琴行吟,弋钓草野,而吏卒守之,不得妄动。”漢
【喧】《廣韻》况袁切《集韻》《韻會》許元切,音萱。《玉篇》大語也。《集韻》與吅同。或作讙。又與咺同。《漢武帝·悼李夫人賦》悲愁於邑,喧不可止兮。《註》師古曰:朝鮮之閒,謂小兒泣不止,名爲喧,音許遠反。